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经济> 正文

社会心态蓝皮书发布 月入超1.5万受访者获得感最强

2018-11-07 09:00 北京晨报

北京晨报讯(记者 王歧丰)11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8)》。蓝皮书指出,数据结果显示,住房、子女教育和物价是当前公众生活的主要压力来源。

物价、医疗、住房、子女教育等民生问题与公众利益直接相关,是长久以来公众最关注的重点问题,各地租房价格飞涨给租客带来巨大生活压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是公众的期盼,公众对民生问题的忧虑和关注直接体现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目前,民生领域尚存在不少短板,民生诉求也在不断变化,增进民生福祉则成为发展的根本目的。

另外,蓝皮书还指出,整体来看,随着月收入水平的提升,受访者的获得体验、获得环境、获得途径以及总体获得感得分呈现曲折上升的趋势,但是在3001~5000元月收入水平处出现一个突然上升的转折点,并在此之后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可见,月收入1.5万元以上的受访者在获得体验、获得环境、获得途径以及总体获得感得分上均最高。

而随着月收入水平的提升,受访者在获得内容得分上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即月收入在1000元及以下和1万元及以上的受访者,其获得内容得分最高;而月收入在5001~7000元时,受访者的获得内容得分最低。月收入在1000元及以下、1001~3000元和3001~5000元的受访者,其获得分享得分基本相等;而月收入为5001~7000元的受访者,其获得分享得分最低;月收入在1.5万元以上的受访者,其获得分享得分最高。

■名词解释

获得感

民众心中的获得感概念表征主要涉及五个方面。一是获得内容,既包括物质需求的获得,比如收入、金钱、加薪等,也包括成就性需求的获得,比如事业成绩、荣誉等;二是获得环境,主要是社会环境为民众需求满足所创设的现实条件,比如公平、安全、反腐、共享、合作等;三是获得体验,伴随民众需求得到满足时的积极心理体验,比如幸福、愉快、知足等;四是获得途径,即民众追求需求满足过程中的自主性,比如努力刻苦、勤奋等;五是获得分享,主要是感恩得到帮助、乐于助人和同甘共苦等。由此我们发现,民众理解的获得感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个体努力,在物质和精神方面得到一定提升、肯定和奖赏后产生的认知和情绪体验。

责任编辑:凤凰(QL0003)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