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经济> 正文

改革40年变迁:科技改变钢轨“吉普赛人”的生活

2018-08-23 14:26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来源标题:改革40年变迁:科技改变钢轨“吉普赛人”的生活

随着铁路的提速和高铁在中国广袤的大地驰骋,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工务机械段从无到有见证着铁路多年迅猛发展的特殊烙印,成了改革历程中行业变迁的亲历者。

职工上班至少会有几十天或一个多月回不了家,一列宿营车、一个目的、一身简单的行囊便开启了铁路的辗转生活。常被铁路职工戏称为“铁路吉普赛”的他们,工作与家多半时间在“钢轨” 上渡过。

这个段是铁路行业中最特殊的群体生于铁路发展之初,分离于工务部门,而没有自己固定维护的线路;形同于车务,但不以运输为主却常年服务于千里路铁道;有客运标配的车厢,但不承载一个旅客的运输之实。没有固定的居所,常年依据施工票的命令,流动作业在全局各条铁路线上。承担更换钢轨、线路机械清筛、线路打磨、道岔及线路捣固等大中小施工任务。

科技改变职工工作模式

原来的人工清筛作业。(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洋镐、扒叉、九齿叉”是改革以前铁路维修三大件。劳动强度大但效率低下。职工们要在水泥枕间,开挖出钢轨底部的道砟。或用扒叉逐孔翻砟清除污土、或用洋镐密实线路,使线路恢复弹性和几何状态。往往为了不影响施工通行,作业更像是与时间的博弈。而且作业效率不高,一天只能干几十米。镐起叉落,号子此起彼伏,职工忙碌的身影成了那个时代的记忆。

现在的机械化线路清筛作业。(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而随着改革步伐的前行,一辆辆大型养路机械代替了繁重的体力。如今随着施工命令的下达,一声长鸣笛之后,机械车组向施工地点急驶而去。污土车、清筛车、配砟车、捣固车按照计划到达指定作业位置,各车以不同的模式做出有节奏的清筛、出污、捣固、配砟等连贯动作。以每分钟几米的速度高效推进,并且用微电脑、激光等手段进行校正,大大提高了作业的效能,不但降低了劳动强度还满足了列车高速运行的客观要求。

科技改变人的思维认识

在那个改革前的时代,列车运行中的“哐当、哐当”声是人们对列车最直观的认识,并成为一种刻板的印记让人耳熟能详。

那个时候铁路线路由15米、50米、100米的短轨逐渐发展而来,一个站区至一个站区有无数个接头,不但运行慢而且噪音很大。而如今行驶在平顺的线路上不再有扰人的“哐当”声,甚至一元硬币都可平稳的竖立“贴地飞行”。这个段有这样一个车间,用发展而来的脉络记录着钢轨上的变迁。他们将100米的轨条焊接成500米的长轨,运输到现场进行道上焊成完整的无缝线路,实现几千公里一根钢轨通达的神奇。时速超过250公里的动车将从这些钢轨上碾过,没有过去的“哐当”声,它们承载的不仅仅是速度和重量,更深刻的改变人们的思维认知。

如今他们还利用先进的焊机和“网络+条码”式的管理,把各种信息、业务知识、技术要求做成“二维码”,贴在相应位置。各岗位操纵人员只需扫一下,就能快速、精准地获取相关信息。

科技让“吉普赛人”更从容

走进他们的工程宿营车,一间间面积5平方米的包厢构成了职工们的“小家”。上下铺、三人住一屋、余下一个床位堆放生活用品。每间都有液晶电视、空调和衣柜。

而原来租民房和在野外打地窝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如今绿皮宿营车更多的功能,让职工在繁忙工作之余,感受家的温馨。在餐车上职工不仅能够吃上可口的饭菜,还记录着最欢乐的时刻,每天职工们吃完饭都会进行简单休息或谈家庭、谈女友、谈菜品、谈房价、谈人生……。每个话题都是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阵爽朗的笑声,在午后阳光下自然而惬意。(通讯员 郭永良)

责任编辑:郑雪(QF0021)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