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经济> 正文

众泰汽车经营活动现金流降超50% 全年业绩承诺存压力

2018-08-23 11:06 新浪财经

来源标题:众泰汽车经营活动现金流降超50% 全年业绩承诺存压力

8月20日晚间,众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众泰汽车”)发布了其2018年半年度报告。

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0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7.1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45亿元,同比增长37%;归属于上市公司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为3.03亿元,同比增长40.57%。虽然这里面有子公司永康众泰合并业绩报表的缘故,但如此业绩仍然算是一份不错的答卷。

但是新浪财经查阅报表后发现,在亮眼业绩下众泰汽车也存在困扰,比如其“腰斩”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和麻烦不断的质量隐忧。

经营活动现金流降超50% 业绩承诺完成存压力

由半年报数据可知,虽然公司今年上半年增收又增利,但经营活动现金流却同比骤降了51.47%,仅为3950万元,和净利润相距较大。究其原因,和期间费用的迅速增长不无关系。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分别为5.07亿元和5.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32.27%和112.52%,增速远大于营收增速。虽然公司解释称是由于企业合并所致,但仔细查阅仍然可以发现其中广告宣传费有了近5倍的大幅提升,达1.51亿元,可见公司为提升知名度、产品销量等近来对宣传推广力度的加大。

重金宣传的结果自然应在销量上有所显示,但除SUV以外,新能源汽车和乘用车销量可谓有些不尽如人意。

今年上半年,众泰汽车共销售汽车11.5万辆,同比增8.2%,其中SUV共销售9.2万辆,同比增19.1%,新能源汽车共销售1.2万辆,同比下滑1.5%,乘用车共销售9.5万辆,同比更是下降了38%。

与此同时,公司二季度毛利率17.79%较上一季度有0.24%的下滑,虽幅度不大,但在此背后隐藏的行业竞争激烈现象与政策风险不可忽视。

半年报中称,中国的汽车消费市场经过多年的快速增长后已经进入稳定增长期,从月度走势看,自3月份以来市场呈现较大幅度的负增长,6月份下滑幅度较大,创历史新低,这些对公司业绩都存在着威胁。而新能源汽车补贴逐年减少的事实也必定对公司业绩产生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众泰汽车在被铁牛集团收购,通过借壳方式实现上市时曾作出了业绩承诺。承诺称,收购标的永康众泰在2016-2019年经审计的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不少于12.2亿元、14.1亿元、16.1亿元和16.1亿元。

据公司5月发布的《关于公司重大资产重组2017年度业绩承诺实现情况及补偿义务人对公司进行业绩补偿的公告》,公司2016年经审计的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2.3亿元已完成承诺,2017年扣非净利润为13.4亿元,完成业绩承诺的95.15%,因此公司股东铁牛集团应补偿的股份数量为1006万股,上市公司拟以1元总价定向回购铁牛集团2017年度应补偿股份数并予以注销。

而就上半年永康众泰只有逾3亿的净利润和市场大幅下滑来看,今年是否会完成业绩承诺依旧前途不明。

经销商“维权”麻烦不断 公司加大研发但仍不及同行

“一路好朋友”不仅是众泰汽车的广告语,更是其自身发展的目标,希望在面临市场激烈竞争时仍保持产品的质量和服务品质。然而其却接连陷入了“T700”方向盘失控与18家经销商集体“维权”的麻烦中。

据媒体报道,众泰汽车经销商在销售旗下SUV “S系列”产品时因业绩未达预期而在生产厂区门口聚集,控诉其质量不过关导致经销商多年持续亏损。对此,众泰汽车虽及时发表了声明,称对此事高度重视,已与经销商沟通,双方达成一致并将共同努力提升销售业绩,但其背后的质量问题等仍跃然纸上。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股价已经连续9个月下跌。截止8月22日收盘,报5.96元/股,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81%,距最近一个高点2017年11月的14.89元/股已跌超56%,当前120亿的市值更是跌破了170亿净资产。而这除了市场持续下挫情绪低迷之外,和股东对于公司产品的信心打折想必不无关系。

对此,公司也希望在技术品质上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半年报风险提示中,公司提到未来公司若不能及时更新研发理念、增强研发能力,将会导致其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下降,进而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

据半年报数据,今年上半年公司已加大了研发投入,报告期内研发费用达到了2.7亿元,同比增长了201.29%,但不得不说的是依然难以比上同行。就2017年年报研发数据来看,比亚迪达到62.6亿元,长城汽车达到33.6亿元,就连海马汽车都有6.63亿元。

此外,论公司的发展历史,可谓是“买买买”一路扩大生产线。这其中的资金来源不乏借款与股票质押,8月21日,众泰汽车又发布了《关于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预案的公告》,拟募集不超过20亿债券,用于偿还银行贷款,补充运营资金,公司对于发展的野心昭然若揭。而就一般情况,如果不靠研发与核心技术,单靠并购与扩张或是“高仿”大牌,要维持企业发展还是有难度。(公司观察 文/陶赞)

责任编辑:郑雪(QF0021)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