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经济> 正文

真打折还是假实惠?消费要保持理性

2018-08-07 09:48 中国质量报

来源标题:真打折还是假实惠?消费要保持理性

□岳 倩

“买50元蛋糕,赠50元代金券”。前几天,笔者路过一家北京知名连锁蛋糕店时,听见店员在门口用扩音器宣传。买50元赠50元,算起来是5折出售。然而进店消费后,笔者才知道,这赠的50元是5张10元代金券,而且这些代金券必须在1个月内用完,每次消费满30元以上才能使用一张,且不能累计使用。

如果仔细计算,让消费者为之心动的低折扣是不成立的。以每次最低购买30元商品计算,6次购买原价200元的商品需要150元,算下来折扣是7.5折。再加上,正好凑够30元估计也不是那么容易,每次多买一点,折扣就要高于7.5折。如果嫌麻烦或者因故不来店购买,就相当用原价购买了本不打算购买的商品。算来算去,消费者最后并不会得到多大实惠,甚至还可能会吃亏。

俗话说,买的没有卖的精。据业内人士介绍,虽然也有很多诚信商家给消费者真正的福利,但有些返券打折并非真的实惠,而是吸引消费者循环购买,被动地接受重复购物。为了保证利润,商家会采取多种措施,如规定返券的使用范围,减少低利润商品的供应,以使消费者购买利润空间较大的商品;会对商品价格进行精心设置,使顾客为了凑单,不得不多进行消费;甚至会对商品进行先涨价后降价,甚至最终使促销价格高于原价格。

其实,商家的屡屡得手,源于很好地把握了消费者“占便宜”的心理,并进行投其所好地营销。一名淘宝店主表示,许多店铺都会购买一款软件,以展示原价(通常上加横线)和现价的对比,增加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另外,商家在进行打折宣传时,通常选择性地只将有利的信息告诉了消费者,而有意隐匿不利信息。此时,很多消费者眼里只有实惠,购买欲甚至爆棚到忽视“一分价钱一分货”的规律,轻则进行冲动消费,买下本不需要的东西,造成变相浪费;更有甚者,还会落入不法分子诈骗的陷阱。

商家是逐利的,单纯地想要通过商家自身努力去推进诚信经营是不现实的。除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强监管外,作为购买方的消费者,也要在实惠面前保持足够的理智,甄别是真打折还是假实惠、真需求还是冲动消费,在保护好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倒逼商家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诚。

 

责任编辑:刘雯(QF0023)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