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经济> 正文

做好三重修炼,引领企业阔步“双高”发展新征程

2018-07-30 08:08 光明网

来源标题:做好三重修炼,引领企业阔步“双高”发展新征程

2018年,中建二局上海分公司迈过18岁门槛,开始走出“成人”之后的第一步。在过去的18年间,上海分公司“高歌猛进”,连续多年占据中国建筑集团同级次区域公司综合实力前三宝座。然而,一路走来,企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特别是近三年,在转型升级的大潮下,中建二局上海分公司每一步,都可谓“步步惊心”,用“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来形容毫不为过。

2018年初,局“两会”上提出了“321”发展战略,上海分公司则相应提出了“1234”发展战略,确立了“到2020年末,要力争成为营业收入超300亿元的中国建筑同级次龙头企业”这一目标,这意味着,刚刚经历阵痛转型的上海分公司,在未来三年,要实现“一步一跨越”。如何才能实现“高速度、高质量”的“双高”发展,对当下的上海分公司而言,我认为还应做好“三重修炼”。

第一重修炼:顺“势”而为,处理好与发展大势之间的关系

在中建二局上海分公司过去的三年转型期,我常以“刻舟求剑”来形容我们固步自封的危机。无论是国家宏观大势还是行业发展走势,都已发生了巨大变化,身处上海分公司这条大船上,如果我们“不觉水流”,曾经怎样,现在依然如故,则无异于刻舟求剑,最后将面临覆船的危险。

因此,中建二局上海分公司用时三年,进行了大刀阔斧般的调整。特别在客户结构上,预判到万达这一单一业主结构带来的风险,在其转型之前率先出击,与中粮、恒大、融创、越秀等一大批新客户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并打出文旅与装配式两张特色品牌,业务领域更趋多元。

然而,下好这一枚转型“先手棋”,我们就能“安于现状”,我们的发展就能“稳如泰山”了吗?并非如此。经济学家吴晓波形容当今时代是一个“大水大鱼”的时代,大水之下必有大鱼,行业发展的洪流澎湃而下,能够把握机遇者方能有机会成长为“大鱼”。我们的步伐一旦放缓,就极有可能被其他竞争对手突然超越。

怎么办?上海分公司依然要顺“势”而为,处理好企业与发展大势之间的关系。顺“势”而为,就意味着还要持续不断突破既定“围城”,寻求改革创新。

首先,要突破思想“围城”。在对企业发展规模扩张的认识上,要打破“瞻前顾后”的迟疑。做企业如做人,一旦目标确定,高明的人不断调整行为,而目标永远不变;平庸的人不断调整目标,而行为从不改变。在2018年初公司“两会”上,我们已经确立了2020年末,实现300亿元营业收入的目标,既然要实现目标,我们就应当从当下开始,在制度建设、组织机构设置、人力资源配备等方方面面进行调整,而不能观望不前。

在对业务模式的认知上,跳出施工企业只是单纯做工程建造的认识,推动企业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向“投资-建造-运营”一体化方向发展。要以与时俱进的敏锐触角把握行业新风向,抓住基础设施和PPP业务黄金发展期,积极推进产城融合项目的落地。产城融合项目对于当前的中建二局而言,还是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上海分公司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要有“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精神,更要有坚持的勇气与魄力。

此外,要突破体系“围城”。上海分公司全国化的市场区域布局已逐渐铺开,项目数量目前已有150个左右,随着市场局面地不断打开,项目数量还将越来越多,项目呈现分布多而散、规模小而精的态势,大项目部制在集中管理和市场对接方面已显“力不从心”,在五大核心区域市场成立省级实体分公司,在“总部-项目”两级管理体系之间,再新建立一级机构,既是增强总部管控力的需要,也是提升属地化经营能力的必然要求。

第二重修炼:吸引定律,处理好与客户之间的关系

吸引定律,又叫吸引力法则。世间万物,好好相吸。我们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如何运用吸引定律,处理好与业主之间的关系?我认为应当从内、外双向发力。

这里,我先以温商和鲁商之间的对比做一比喻。温商对市场嗅觉敏锐、行动快,总能赚得第一桶金,遍地是老板,但却少有大企业;鲁商专注、目标长远,聚焦经营,一步一个脚印,老板少,但大企业则较多。温商的“瓶颈”在于不愿花“笨功夫”经营,鲁商的“瓶颈”在于忽视了对外部机会的把握。

因此,我们要想真正运用好“吸引定律”,一方面要通过专注经营,提升美誉度,与老客户建立起长线合作;另一方面要主动搏击,充分运用各种外部资源渠道,吸引更多新客户。

从内部而言,要做到专注经营。构筑竞争堡垒,打造核心能力,获取品牌影响力。什么才是我们的核心能力?对于当前的上海分公司而言,可以大体归纳为“三种能力”,基础管理能力、总承包管理能力与投资-建造-运营一体化管理能力,也是超大项目运作能力。

“小企业靠人治,大企业靠法治”,提升基础管理能力,就是追求标准化、精细化,缩小项目管理之间的离散度,打造更多标杆工程。2014年,在我到上海分公司之初,曾向大家抛出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我们能不能做出一个无渗漏工程?”提出这一问题的原因正在于,项目管理是我们的看家本领,如果基础管理欠缺了,那么即使承接再大的工程,也都是“虚胖”,最后砸了企业的招牌,无法以现场循环市场。如今,3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我们的基础管理能力得以夯实,但依然任重道远。

对于总承包管理能力,要加强经验总结,探索一套适合上海分公司发展需要的管理模式。在投资-建造-运营一体化管理能力上,要尽快将“两头”补足,在人、财、物及各种制度上,给予充足保障。

从外部而言,要增强市场搏击力。在建筑行业这一完全竞争性领域,奉行的是“丛林法则”,每次较量只有一个胜者。高手对决,孰胜孰败,关键要看谁的搏击力更强,谁的底气更足。对于有希望承接到的重大工程,要抓住机会,毫不迟疑地“压”上去,要做到工作前移,率先谋划,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市场“跑”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自“断奶”政策出台以来,各项目部主动对接意识和能力已有很大提高,下一步,公司要进一步加大与政府、上市工作背景的优质业主对接力度,建造更多超大、超高层品牌项目。

第三重修炼:文化铸魂,处理好与“自我”的关系

企业是由一个个员工组成的,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企业高速度、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者,正是我们的每一位员工。如何使员工处理好与“自我”的关系,将员工的向心力与凝聚力,转化为企业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文化引领是根本。

2014年,上海分公司在局“超越”文化的引领下,提出了“诚信、务实、竞争”的上海分公司企业文化。“诚信”就是要说到做到、诚信履约,“务实”就是要真抓实干,不可人浮于事,“竞争”就是要敢为人先,永争第一。这六字文化,是在公司转型升级,历经阵痛调整的背景下提出的,六字文化在上海分公司发展的“冬季”,为员工提供了坚定的思想指南。

走出“冬季”,在即将迎来的“春天”里,“诚信、务实、竞争”的文化同样应该内化于每位上海分公司员工的行动中。在新时期,践行“诚信、务实、竞争”的企业文化,就要克服“四种心态”。

一是要克服“骄傲自满”心态。残酷的市场竞争,没有给我们任何停留在阶段性胜利上“喘息”的时间。从局内部来看,公司面临着兄弟单位在合同额和营业收入上的领先优势;从中建集团各局属区域公司来看,我们面对着众多发展迅猛的竞争对手和来自各方的赶超压力。所有员工都要保持一种“空杯”心态和“危机”意识,绝不“妄自尊大”、小觑对手,也绝不“妄自菲薄”、失掉自信,要以务实稳健的作风,稳扎稳打走好未来转型升级每一步。

二是要克服“浮躁”心态。浮躁是什么?任何东西,加一个“浮”字,就没有根了,无根则不牢;“躁”是什么?“躁”就是狂躁、烦躁。无根,又烦躁,则无法“说到做到”。人在相对舒适的境遇下最容易产生浮躁心态。在公司总部和项目的部分员工中,都多多少少还有浮躁心态,“总部不是养闲人之所”,“项目更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这两年有一个词很火,是“工匠精神”,它意味着将工作当成一种修行,有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自信与从容,我们的员工需要涵养的正是这样的心态。

三是要克服“畏难”心态。“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相对于前些年,上海分公司的项目数量成倍数增多,市场布局越来越大,公司掌控能力不到位,体系不够健全,就会出现风险。同时,在融投资和基础设施业务领域,上海分公司虽有所突破,但力度仍然不够,破除困局,迫在眉睫。诸此种种,一旦我们自身产生畏难心态,半途而废,那么企业的大发展就无从说起。唯有一鼓作气,无惧挑战,敢于竞争,才能攀上新的发展高峰。

四是要克服“暴发户”心态。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规模的增加,越来越多员工走上管理岗位,项目经理队伍也日趋年轻化。青年是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年轻意味着活力,这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快速地成长,可能导致一些同志滋生“暴发户”心态。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在公司纪委加强监管,支部书记“常吹风”、常警告的同时,自身更要懂得“勤俭持家”的古训,认清责、权、利之间的关系,珍惜企业赋予的责任和使命。

最后,我引用今年亚洲博鳌论坛上的一句话作结,“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虽然我们已走过万水千山,但仍需要不断跋山涉水”,阔步在“双高”发展之路上,期待上海分公司能够再续辉煌,为我局发展再立新功!(中建二局副总经理,上海分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苏振华)

责任编辑:张博(QF0005)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