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经济> 正文

银行拨备覆盖率红线降至120% 拓宽不良资产处置空间

2018-03-07 10:14 财经网

来源标题:银行拨备覆盖率红线降至120% 拓宽不良资产处置空间

《财经》记者从地方金融监管处证实,银监会于2月28日向各地银监局下发了《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18]7号)(下称《通知》),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为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2.5%,下调力度较大。

《通知》中显示,这一调整的目的是为有效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督促商业银行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真实反映资产质量,腾出更多信贷资源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九州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此次下调拨备率或许也与2017年开始的银行“表外回表”、资本金压力急剧上升有关。

邓海清指出,表外资产回表的最大困难在于,进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后,相当多的资产需要银行补充资本金,因此除不良外,增加了另一大块资本占用。下调拨备覆盖率有助于缓解银行资本占用,有助于银行表外资产顺利回表,这会降低“表外回表”的摩擦成本,有助于金融市场平稳过渡。

银监会于2011年出台《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引入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作为考核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充足性的重要指标;贷款拨备率基本标准为2.5%,拨备覆盖率标准为150%;两项标准中的较高者为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管标准。

但《办法》中也指出银行业监管机构依据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商业银行整体贷款分类偏离度、贷款损失变化趋势等因素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标准进行动态调整。并可依据业务特点、贷款质量、信用风险管理水平、贷款分类偏离度、呆账核销等因素对单家商业银行的标准进行差异化调整。

银监会数据显示,2015年商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水平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与此相对的是不良贷款率的提升。多家商业银行自2016年以来拨备覆盖率指标都曾低于红线。

事实上,下调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可以使银行用来提高利润和资本充足率。从上市银行披露的季度数据来看,2016年一季度以来,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浦发银行等都曾突破拨备覆盖率150%的底线。当时市场有监高拟调整拨备指标的呼声。在2016年8月份的半年报业绩发布会上,该行董事长易会满回应称“处理方式,也得到监管部门理解。”

但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总体而言,商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出现回升,贷款拨备率稳步上升,不良贷款率稳步下降。根据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为181.42%,较上年末上升5.02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为3.16%,较上年末上升0.09个百分点。

《通知》还要求各级监管部门在上述调整区间范围内,按照“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明确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同质同类”是指,各机构监管部门原则上应制定相应类别机构的差异化实施细则并及时印发实施。“一行一策”则是要明确单家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对调低拨备的需求较高。因为大型商业银行不良率高,但盈利压力大。

从机构类别上来看,截至2017年末,拨备覆盖率、不良贷款率与贷款拨备率的相关数据如下:

《通知》要求监管机构在确定单家银行具体监管要求时,应综合考虑三方面因素:贷款分类的准确性,处置不良贷款的主动性,与资本充足性。按照孰高原则,确定贷款损失准备最低监管要求,并在附件中给出了量化的指标。

逾期90天以上贷款100%纳入不良贷款,处置不良贷款占新形成不良贷款的比例90%以上,系统重要性银行资本充足率13.5%以上、非系统重要性银行12.5%以上,方有可能获得拨备覆盖率120%、贷款拨备率1.5%的最低监管要求。

反之,若逾期90天以上贷款纳入不良贷款的比例在70%以下,处置不良贷款占新形成不良贷款的比例60%以下,系统重要性银行资本充足率低于11.5%、非系统重要性银行低于10.5%,则最低指标要求仍然是拨备覆盖率150%、贷款拨备率2.5%。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对下调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且实际拨备覆盖率低于150%或贷款拨备率低于2.5%的商业银行,提出了相关要求。

一方面,要求其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当年处置的不良贷款总额同比不得减少;另一方面,因少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增加的利润不得用于发放奖金,不得增加分红,要确保因少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增加的利润留存在银行,保持银行损失吸收能力基本稳定。此外,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不能将少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而节约的支出用于降低信贷成本率。

责任编辑:都基强(QF0022)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