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经济> 正文

养老金全国统筹迎难而上

2018-01-10 08:13 北京商报

来源标题:养老金全国统筹迎难而上

去年,我国有十余个省份当年养老金收不抵支,但同时也仍有不少地方养老金累计结余高达数千亿元。这种巨大的落差已经在我国持续了多年,并有不断加剧之势。在此背景下,推进养老金全国统筹的呼声越来越高。然而,改革难以一蹴而就,更何况是会影响不少地方既得利益的全国统筹。因此,去年我国确定了全国统筹的过渡性措施——中央调剂金制度,就在业界以为这项改革可能将难以再向纵深推进时,1月9日,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又在《人民日报》撰文时进一步确定,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起步,通过转移支付和中央调剂基金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补助和调剂,在此基础上尽快实现全国统筹,逐步形成中央与省级政府责任明晰、分级负责的基金管理体制。

过渡期的调剂金

尹蔚民在本次撰文中进一步明确表示,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均衡地区间和企业、个人负担,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的重要举措,而中央调剂金制度只是改革的“起步”之举。

所谓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狭义上就是各地将资金归结到国家层面,由中央统一调度使用,业内称之为“大收大支”的养老金统筹制度。但由于改革难度太大,现阶段,我国暂时将实施中央调剂金制度,即由部分养老金累计结余较高的省份和中央财政共同拿出一部分资金形成一个资金池,为收支矛盾过大、养老金缺口难以弥合的省份进行补充和支持。

对于养老金全国统筹改革的时间表,尹蔚民表示:“首先,我国要尽快实现基本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2018年会迈出第一步,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中央调剂制度;实现全国统筹之后,就运用社会保险的大数法则,互助共济。”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齐传钧坦言,中央调剂金制度确实是相对现实、易操作的途径,符合“从易到难”的改革方向。不过,也有专家提醒称,参考部分省份建立资金池的做法形成现阶段所谓的“全国统筹”很可能会出现新的不公平,新政推行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相关国家部门是否强势、执行力是否到位。

改革硬骨头难啃

不可否认,在社保领域中,养老金全国统筹已被视做一个推行多年却进展迟缓的重要改革。“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业界已经持续20多年推进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但一直鲜见实质性进展。”齐传钧表示。

2016年,人社部曾给出时间表称要在当年内出台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然而时至今日,全国统筹仍然只停留在了中央调剂金的层面上。

改革往往会影响部分既得利益,而由此带来的阵痛就会形成改革的阻力。更何况,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要向关乎到地方未来社会保障能力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动刀”。有权威专家向北京商报记者坦言,对于养老金全国统筹,经济、缴费能力相对较强的地区肯定会不太愿意,同时也有人担心这会造成支出压力较大的地方推卸分内责任,然而,这种改革不能只屈从一些地方的意愿,更不能因为担忧而继续让制度在严重扭曲的状态下前行,现在我国已为此付出代价,再继续这样的格局,代价必然越来越高。

结余“穿底”之痛

“实际上,自1998年起,各级政府就开始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进行财政补贴。”齐传钧直言,此前,我国的抚养比最理想时曾达到5:1,即5个参保人供养1个退休人员,后来较长一段时间维持在3:1左右。按照学界预测,理论上按照这个结构,养老金收支基本可以实现平衡,但是由于养老金统筹层次长期停滞在地方层面,导致劳动人口流入、流出省市的养老金结余出现明显差距且越来越大。

去年底,人社部也披露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各省份养老金收支平衡能力存在较大差异,累计结余超过1000亿元的省份共9个,结余最高的广东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总额为7258亿元,占全国总结余近两成,但黑龙江、青海等10个省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养老金仅可支付不到10个月,养老金当期收不抵支的省份增加到7个,甚至个别省市累计结余都已“穿底”,为-232亿元。

齐传钧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目前,我国不同级别的养老金统筹单位有2000多个,人口净流入省市的大量结余无法补充到收不抵支的地区,导致后者必须长期依靠财政补贴才能按期保量地发放养老金。此外,还有专家表示,目前各级政府已形成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财政补贴惯性,而且每年我国仍然要维持一定的养老金发放增幅,因此,短时间内,财政用于这部分补贴的力度预计不会下降,支出压力恐持续加剧。

责任编辑:李继业(QF0004)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