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经济> 正文

解码支付宝2017账单

2018-01-03 08:36 北京商报

来源标题:解码支付宝2017账单

当不带钱包出门已成为相当一部分国人的出行新习惯,与日俱增的移动支付规模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月2日,移动支付巨头支付宝发布2017年全民账单。数据显示,2017年支付宝平台上移动支付笔数占比为82%,创下新高,2017年支付宝摒弃社交回归支付,在线下支付、海外支付领域频密布局的效果也有所显现。不过业内人士表示,在支付宝获得亮眼成绩单的同时,以财付通为代表的其他支付机构也咬的颇紧,银联和银行一方也对支付市场摩拳擦掌,加上央行近期下发的扫码新规对“补贴”等竞争手段予以警示,支付宝面临的压力不容小觑。

移动支付占比82%

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5.2亿支付宝用户的移动支付占比为82%;贵州、山西以92%并列第一,均创新高。移动支付占比超过90%的省份超过11个,而前一年仅有一个。

移动支付占比飙升的原因之一是支付宝收钱码的普及。一年来,遍布中国大街小巷的4000多万小商家,靠二维码贴纸实现了收银环节的数字化。在北京地区,2017年有超过百万的小商户开通了收钱码。现在不管是在餐厅买单、商店购物,还是抓娃娃机和烤红薯摊,甚至街头艺人,都能支持手机支付。

数据飙升也与支付宝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不无关系。2017年,2亿多市民在支付宝的城市服务中办理过包括社保、交通、民政等12大类的100多种服务;超过30个城市的公交、地铁先后支持支付宝。

其中,北京是最早“吃螃蟹”的城市之一。2017年9月,北京易通行App率先在机场线开通扫码过闸功能。地铁乘客只需下载App,开通“二维码乘车”后绑定支付宝,无需购买实体票就能坐地铁。整个过程非常快,从扫码到闸机门打开不到一秒钟。因移动支付而积累的信用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比如信用免押金,至2017年底,芝麻信用已累计为4150万用户免押金超过400亿元。减免的押金,用户可以用在更重要的地方,为社会创造了更多价值。又如公交出行,公交公司可以通过乘客上下车的人流量,判断是否新增直达公交等,帮助解决城市拥堵。

阵地位移

这些数据在勾勒出支付宝不断扩张的支付市场版图的同时,也清晰地显示出它阵地的位移。2017年,支付宝在战略上进行了一系列调整,摒弃社交回归支付,在场景布局和线下支付等方面加大投入。

易观支付分析师王蓬博以2017年三季度为例分析称,支付宝在该季度继续对线下扫码业务保持大规模投入,特别是对于商户需求保持持续开发,如对认定为商家的中小商户转账免费政策的持续、为商家购买保险、保险医疗费用等措施,极大地提升了商户的推广热情和使用黏性,令其消费类扫码业务和个人转账类业务的交易规模均呈现爆发式增长。

未来仍存挑战

但在移动支付领域不断成长的不只有支付宝一家,其他竞争对手也对这块市场蛋糕“虎视眈眈”。

根据易观支付的统计,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支付宝占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份额达53.73%,腾讯金融占39.35%。业内人士指出,双方虽然仍有差距,但支付宝这一占比已比顶峰时期的约80%明显回落。与此同时,受益于线下移动支付场景的持续投入,腾讯金融在2017年三季度个人服务类交易规模仍然呈现爆发性增长,特别是个人类转账业务增幅十分明显;信用卡还款业务交易规模也保持高速增长。

上游财经专家顾问江瀚指出,在用户规模和使用度方面,支付宝与财付通存在天然差异,支付宝的活跃用户估计在4.5亿,而微信的活跃用户约有9.8亿,还有体量与之相当的QQ活跃用户。微信的社交属性具有无可比拟的高黏性,有数据显示,微信等腾讯系社交软件的人均打开时间是每天30分钟,而支付宝每天的人均打开时间不足1分钟。

监管政策也可能为其他第三方支付机构带来瓜分市场蛋糕的机遇。2017年,网联面世,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这会给中小支付机构带来新机遇,网联上线后,一点接入即可对接所有接入银行,中小支付机构不再有逐一对接银行的压力,也不再因支持银行数量有限而受到商户和用户排斥;线下二维码标准的统一将成为可能,给中小支付公司拓展线下场景带来更公平的竞争机会。

支付宝面临的“对手”还不只有支付机构同行。2017年5月,银联联合40多家银行推出银联标准二维码产品。推出以来,月均交易笔数增幅达45%,日均交易量超200万笔。不久前,银联又推出银行业统一App(云闪付)。这一系列动作也被业内视为银联的反击。

2017年底,央行发布扫码新规,进行限额管理,并禁止补贴、红包等不正当竞争手段。业内人士认为,新规实施有利于市场参与者之间展开公平竞争,但支付宝和微信恐受较大影响。新规发布后,支付宝方面表示,会持续收集用户和商户的实际需求,并与业界、监管部门一起,继续积极研发新技术以及探索新技术应用于条码支付领域的可行性。

 

责任编辑:李继业(QF0004)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