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经济> 正文

现金贷平台整改样本调查

2017-12-12 08:24 北京商报

来源标题:现金贷平台整改样本调查

现金贷监管政策下发后,现金贷平台展开“生死竞速”,整改举措不断。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现金贷平台水象分期可谓整改的一个典型样本,推出了一系列的举措,包括下调综合息费、对于主动还款的用户减免利息以及转型分期商城等。在分析人士看来,对于平台来讲,放款资质的问题才是最大的门槛,平台转型分期商城挑战不小。

主动还款将减免利息

在现金贷监管新规下,不少借款人的还款意愿降低。在此背景下,现金贷平台水象分期对于主动还款的借款人做出减免利息的举措。

12月10日,水象分期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告称,为了缓解用户还款压力,公司决定即日起,对主动还款的用户可以享受利息、罚息减免政策。并称针对恶意逾期的用户,水象分期已与多家权威征信机构合作,恶意逾期行为将会在个人征信方面留下不良记录。

“据我们的观察,水象分期这种公开声明利息、罚息减免的平台,还是现金贷行业首例。”网贷之家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现金贷整治政策后,平台逾期和坏账率普遍上升,为了加速收回资金,平台采用加大催收力度,减免利息、罚息等方式。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石大龙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平台采取利息、罚息减免的政策主要是存在两个方面的担忧,一是在现金贷整治通知下发后,在综合费率高于年化36%的情况下,部分用户认为平台涉嫌违法违规,因此拒不偿还借款;二是前期水象分期大量贷款综合费率高于年化36%,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因此,水象分期主动提出利息、罚息减免的政策,一是为了回收贷款,另一方面是为了体现合规性。可以预计,类似的做法将被更多的现金贷平台采纳,尤其是综合费率接近年化36%标准的现金贷平台。

放款资质问题待解

此外,与其他平台类似,水象分期也下调了利率。根据该平台12月1日发布的公告,其综合息费将全部降至年化36%以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产品周期从原有的14天延长为45天;产品贷款额度范围将调整为2000-20000元;45天周期的服务对应综合息费为4.3%,日费率为0.095%。

据了解,近期不少现金贷平台纷纷下调利息,将全部降至年化36%以下,包括掌众金服、现金白卡、魔法现金、手机贷等。于百程表示,现金贷平台将综合息费降至年化36%以下,是监管政策的明确要求,平台早晚都要执行。

事实上,下调费率是比较容易达成的举措,对于大多数现金贷平台来讲,牌照才是难以跨过的门槛。于百程指出,对大多数平台来说,获取放贷牌照是最难以实现的,不获取合法放贷资质,原有的业务模式将无法持续。

石大龙也认为,比较难以达成的资质主要是放贷主体资质,根据《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未依法取得经营放贷业务资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经营放贷业务”。

根据工商登记信息,水象金融的经营范围为金融信息服务(除金融业务)、金融业务流程外包等,并不包含经营信贷业务的资质,对于大多数中小现金贷平台来说,大多不具有从事信贷业务的资质,在小额贷款公司停止审批的情况下,大多数现金贷平台难以达成的主要目标就是如何取得合规的放贷业务资质。据了解,水象分期是上海水象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专为年轻人群提供的金融消费、分期服务平台。

转型分期商城仍存挑战

12月11日,北京商报记者就水象分期的转型计划等联系平台方,其客服电话无人接听。不过,记者注意到,该平台有转型分期商城之意。平台网站显示,“商城正在紧张开发中,敬请期待”。不过,在分析人士看来,平台转型挑战不小。

水象分期已接入京东商城,提供优质商品分期购物服务。未来,将各类消费场景对接到消费金融,已成为推动金融发展的重要载体。

水象分期网站显示,平台自2016年10月1日上线以来,目前日活跃量在每天2万人左右。并称,随着水象商城即将开放,水象分期将会迎来一波新的爆发期。

对此,于百程表示,这应该是平台向有场景的业务转型的尝试,但和原有的业务模式差异较大,挑战很大。

石大龙指出,根据《通知》,“无场景依托、无指定用途、无客户群体限定”的小额信贷业务将受到极大的限制。开发水象商城的主要目的是为其贷款业务提供场景支持。从策略上来说,这是这类平台应对监管为数不多的措施,但是对于水象分期等中小平台来说,这种转型面临较大的挑战。首先,放贷业务资质如何解决?对于水象分期来说,《通知》的要求很明确,即只能从事信息中介的业务,不能直接参与放贷。放贷资质如何获得监管部门的认可是水象分期面临的第一大难题。其次,已经有不少的现金贷平台转型做分期商城,比如分期乐、趣店等,水象分期如何在后发劣势的情况下,追赶这些同业中领先的企业是其面临的第二个挑战。

对于场景的争夺,持牌机构马上消费金融CEO赵国庆表示,纵观整个行业,线下如数码、装修、医美等消费场景早已有众多机构进入,产品设计、服务体系都较为成熟;线上电商平台的流量已基本被平台自身的金融业务和比较正规、能力强的消费金融机构所消化。下一阶段,细分领域的线下场景和线上的中小型电商平台、垂直领域的电商平台将成为消费金融从业机构争抢的蛋糕,业务“往下沉”成为消费金融的主基调。

 

责任编辑:李继业(QF0004)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