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经济> 正文

逾800家上市公司扎堆购买理财 购买规模超7400亿元

2017-08-10 19:11 中国青年网

来源标题:逾800家上市公司扎堆购买理财 购买规模超7400亿元

流动性趋紧,银行理财收益水涨船高。上市公司购买理财的冲动越发强烈,根据同花顺统计,今年以来已有826家上市公司参与购买理财产品,累计购买规模7429.8亿元。不论参与上市公司数量、购买理财产品数量,还是购买理财产品规模,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较大提升。

有分析人士认为,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 虽然没有违背相关法律法规,但大量实业资金涌入银行理财产品领域,是一种“脱实向虚”的表现。

上市公司闲置资金涌进理财

方大炭素(600516.SH)7月31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在去年使用闲置自有资金进行结构性存款或购买理财产品不超过5.5亿元额度的基础上,再增加54.5亿元,总计60亿元额度的闲置自有资金进行结构性存款及购买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理财产品。在上述额度内,资金可滚动使用。

方大炭素的“大手笔”引来市场关注。

方大炭素是一家主要从事石墨及炭素制品、铁矿粉的生产与销售的公司。7月24日晚,方大炭素发布的2017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显示,方大炭素预计2017年半年度实现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2647%左右。在2016年上半年,方大炭素实现净利润1498.92万元。对于半年报业绩大幅预增的原因,方大炭素解释说,受国家供给侧改革、环保政策趋严、淘汰落后产能和行业供需格局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公司主要产品销售价格较上年同期上升。虽然业绩大增,但是一年超千万的利润,相对于60亿的理财产品的购买资金额度,显然有点“匪夷所思”。

然而,上市公司这类大手笔购买理财产品的行为,并不鲜见。

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截至8月8日,今年以来已有826家上市公司参与购买理财产品,累计购买规模7429.8亿元。参与上市公司数量、购买理财产品数量、购买理财产品规模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约34.7%、11%和36.8%。

今年以来,购买理财产品最凶悍的上市公司为象屿股份(600057.SH),同花顺数据显示,其购买的“农行天天利滚利4”的金额便达到313.4亿元。象屿股份向来重视理财,根据其此前公告,去年其理财全年累计发生额达到400.13亿元,实现理财收益945.90万元,

新湖中宝(600208.SH)也不甘示弱,和象屿股份“一把梭”的手法相反,其采取少量多次的策略,今年累计购买银行理财产品70次,合计买入183.8亿元(含滚动累计份额)。新湖中宝的理财产品期限多在三个月之内,最短的理财产品则在13天左右。

部分公司意图提高资金效率

对于今年上市公司扎堆购买理财产品的行为,武汉科技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今年资金面相比之前明显偏紧,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偏高,个别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甚至一度突破7%,这个收益让不少上市公司颇为心动;而更重要的原因则是,目前国内工业、制造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依然存在。产能过剩必然会带来资本过剩,手头握有大量募集资金的上市公司找不到好的投资项目,为了在最大程度上维持业绩,必然会选择这种急功近利的投资方法。

在上述购买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中,有相当部分公司的资金来源都属于闲置的IPO或增发资金。如必康股份表示,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来自于闲置募集资金。

“首先大量上市公司用募集资金买理财产品显然是违背了投资者的初衷,其次,所有的投资均有风险,上市公司用投资者的钱买了理财产品,曲线将理财产品的风险转嫁给了投资者。” 民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廖伟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则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不能否认,部分上市公司的确是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出发,在监管规定之内,用自有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但是这种行为成为一种“气候”,上市公司大手笔扎堆购买理财产品显然就不合情合理了,上市公司本来应当将募集资金投入到实体经济项目中去,而现在大多投资了“金融产品”,使得资金空转,有“脱实向虚”迹象。从长远看不仅不利于公司自身的发展,对于实体经济也是一种伤害。

责任编辑:都基强(QF0022)作者:叶麦穗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