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经济> 正文

聊天时总说这两个字的人,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2017-05-18 19:55 呼和浩特晚报

来源标题:聊天时总说这两个字的人,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在北京城约顿饭真是太难了,更难的是终于凑齐了时间,却定不下地点和吃啥。大家拉个微信群讨论,好多人的答案都差不多:“我都行啊”、“随便,吃啥都行”、“我没意见,你们定”。

最终,一定有人耗不下去提个议,“要不我们吃火锅吧?”这往往才是真正讨论的开始,有人会说“好“,有人会说“哎呀,我昨晚刚吃过火锅,换个吧”,还有人会说,“别吃火锅了,吃粤菜吧”。

刚才还毫不在乎说着随便的人,立刻表现得不再随便,他们会否定,会婉拒,会挑剔,如果能提出想法倒好,最怕之后反问他想吃啥,答案还是“都行,随便”。

真是让人头疼。

的确有人是不太有所谓的,说随便,说都行,最后也能欣然接受别人的安排,不算难相处。但是那些说了随便又挑剔的人,经常在社交中给人很大压力,因为他们越是说随便,就意味着你越不能随便。

说随便的背后,不代表这个人没有需求,只是他不表达,却把问题抛给了对方,想让对方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他们内心是暗含着一种期待的,即“你应该知道我要什么,并能够给我想要的”。

谁都有这种期待,但是却并不是谁都能满足这种期待,只有你明确自己的要求,对方才更有可能满足你,但是讲出自己的需求,对很多人来说太难。

我们的文化要求我们含蓄和委婉,小时候,如果你去亲戚家做客,是不能直接表达“我想吃糖”、“我想喝可乐”的,这样会被家长训斥说不礼貌。

哪怕人家明确地问你要不要玩这个玩具,你可能也得先看看父母的眼色,再腼腆地摇摇头,即便你很想玩,也只能等待别人塞到你手里。

直接表达需求会被认为是不客气的、缺乏教养的,即便你的要求是合理的,也常常会被父母和长辈否定,他们习惯了给你灌输,不论那个东西你想不想要。

长大后我们也羞于表达需求,尤其是面对并不是很亲密的人,我们更加担心直接表达需求会让我们看上去不那么随和。

于是,“随便”就成了“随和”的代名词,为了能让我们看上去容易与人相处,说白了,就是不显得“多事”、“挑剔”。

但实际上,除非你真的可以压抑自己的所有需求,在人际交往中万事皆忍,否则,不要轻易说随便,它并不能成为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反而增加了烦恼。

先说“随便”,这等于标明自己是可以接受别人的安排的,这句话可能会拉升你的社交形象,让别人对你形成“随和”的印象,给了对方一个良好的预期;但之后又挑剔,这相当于破坏了你之前建立的形象,打破了对方的预期,让他失望。

这一来一回造成的落差,反而强化了你并不随和的社交形象,倒不如一开始就明确说出自己的需求,在对方没有预期的时候,他更容易接受。

比起那些弯弯绕绕、来来回回否定和挑剔的过程,我更喜欢直截了当地告诉别人我的需求,给别人减轻猜测的负担,也给自己正视内心的机会。

讲出自己想要什么并不可耻,也不需要粉饰,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别人负责。

既然你不是一个随便的人,就别总是说随便,认真投入对待每一个选择,才不会过顺流而下的随便人生。●大将军郭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