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经济> 正文

书画鉴定有没有窍门

2017-03-27 11:15 人民网

苏庚春(1924—2001)是现代有名的书画鉴定家、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他早年在北京琉璃厂跟随父亲苏剔夫从事书画经营,师从书画鉴定家韩慎先。1949年以后,因公私合营,原经营的字画古玩店贞古斋改制,遂供职于宝古斋,任书画门市经理。上世纪60年代,因广东文物出口把关,急需书画鉴定方面的专家,他便应当时广东省领导的邀请,南下广州,先后任职于广东省博物馆和广东省文物鉴定站,一直到退休。80年代,国家成立古代书画鉴定小组,由启功、谢稚柳、徐邦达、杨仁恺、刘九庵、傅熹年、谢辰生等组成七人鉴定小组,负责对全国各地所藏书画进行巡回鉴定。据说当时本来为八人小组,另一人即是苏庚春,但他提出因身体原因,不适合全国各地奔波,舟车劳顿,于是便婉拒了。

苏庚春和鉴定小组中的大多数鉴定家一样,早年大多经过市场的洗礼,鼎革后相继进入文博系统,成为名重一时的大鉴定家。他们多精于“眼学”,曾参与书画买卖,是在实战中摸爬滚打出来的,其目鉴经验重于著书立说。正因如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几乎没有见到他的相关著述。

在2004年,由笔者搜集整理其书稿《中国绘画史纪略》并以《苏庚春中国画史记略》之名付诸梨枣,学术界首次通过该书了解其学术成果。该书多为记述画家生平及画迹点评,其书稿撰写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其时有关画家考据的专书极为少见,故其筚路蓝缕之功,不克尽述。此外,在1996年,他还出版过一本《明清以来书画鉴定家选》,是一本书画鉴藏方面的工具书,在很长一段时间,该书成为书画鉴定者案头必备的参考书。两书之外,便是由笔者整理、近日由花城出版社梓行的《犁春居鉴稿》。

“犁春居”是苏庚春晚年在广州的斋号,全书收录的多为其晚年的读画笔记。笔者有幸在苏庚春人生的最后十年,亲承謦欬,获其教泽。他常常有一个习惯,就是在鉴定书画或阅读书刊后,有些感悟或心得便随手记下来。有的记在便签纸上,有的记在宣纸碎片上,有的甚至就写在用过的废纸背面……这些饱含其鉴定心血的纸片并未得到妥善保管与整理,往往随手扔在一边。有一次,苏庚春和夫人张沛之远行,邀我为其看房并为其整理凌乱的画案。当我将画桌上的各种书籍分门别类清理完毕之时,无意间发现了这些随意弃置的纸片。当时真有李白所谓的“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的感喟,如获至宝。待苏先生返家后,我便提出要将这些金玉良言整理出来,公之于众,让更多的同好分享其宝贵经验。经其首肯后,很快就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整理一批出来,陆续刊登在《中国文物报》及广州文史馆主办的《文史纵横》上,在业内引起热烈反响。2001年苏先生驾鹤西去后,又在其书桌下方堆杂物处发现了一批写在宣纸残片上的手稿。现在所见到的,大致来自于这两批。当然,为了让全书更为丰满,我还选了一些苏庚春鉴藏书画的题跋和友朋信札。这些题跋,大多有感而发,虽然只是只言片语,但却蕴含了他的鉴定心得与鉴藏历程,是我们了解其“眼学”的重要资料,也是示人以门径的鉴定指南。很显然,这些零星的记录并没有完整的体系,但却颇具特色。既涉及书法、印鉴,也谈到绘画、砚台;既论及书画家,也论及作品;既谈时代风格,也谈个性特色,几乎囊括了书画鉴定的各个层面。据此可看出苏庚春先生的鉴定风格与学术历程。

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只知道苏庚春“善鉴”,其法眼有口皆碑,但却很少人知道其也兼长著述,《犁春居鉴稿》正是其眼学的归纳与小结,是其动“手”的结晶。有理由相信,在学术界和书画鉴藏界熟知的张珩的《怎样鉴定书画》、徐邦达的《古书画伪讹考辨》、谢稚柳的《鉴余杂稿》、杨仁恺的《中国书画鉴定学稿》之外,苏庚春的《犁春居鉴稿》必将成为与其相得益彰的现代书画鉴定学范本。

责任编辑:李继业(QF0004)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