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x

全部频道

经济> 正文

银行1元年终奖频现 负激励加速人才流失

2017-03-03 10:23 经济导报

(原标题:银行“1元年终奖”频现“负激励”加速银行业人才流失)

“‘1元年终奖’不是段子,是银行业普遍存在的‘负激励’政策。”在某股份制银行从事信贷业务的孙涛告诉经济导报记者。

在公众眼中,银行业是一个收入高、福利好、旱涝保收的好行业。但经济导报记者调查发现,现在有不少银行从业人士已经或正准备从这个“好行业”跳槽到互联网金融公司,或者在薪资待遇方面更“激进”的新兴金融公司。

“负激励”政策花样繁多

最近,一个有关银行业年终奖的“段子”火了。

某银行员工吐槽自己的年终奖仅有“1”后,马上遭人驳斥:1万元还少?然后这位银行员工淡定解释:年终奖不是1万元,真的是只有“1元”。

在孙涛眼里,“1元年终奖”不是段子,出现“1元年终奖”多因员工考核不达标,导致年终奖按比例扣除。“在我们银行,3元、5元年终奖屡见不鲜,都是完不成任务扣罚后导致的。”

尽管年终奖仅有1元,不少网友依然调笑:至少你们还有年终奖。孙涛则直言按照考核标准不同,年终奖直接扣光的情况也不少,“现在‘负激励’政策的花样很多,各种‘暗降’让人防不胜防,比如一些员工年终奖看起来很多,但这是靠月度、季度奖金延迟年终发放的结果,总收入还是下降明显。”

另据了解,一些银行的年终奖延迟发放让人哭笑不得:华东某城商行金融市场部负责人称,自己的2016年年终奖被分为4年“递延”发放。

公开资料显示,银行业净利润增速的拐点出现在2013年,当年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四大行的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0.17%、14.52%、12.35%和11.12%,第二年这个数字便全都下降到10%以内,到了2016年则在1%到2%之间徘徊。

“大约在去年这个时候,大型国有银行的年终奖便已经爆出大幅缩水的消息,今年更是轮到了股份制银行。”孙涛如是说。另据了解,作为股份制银行的“领头羊”,浦发银行(600000,股吧)和中信银行(601998,股吧)在2016年的利润增速也难尽如人意,分别为4.93%和1.14%。利润下滑的年份与“1元年终奖”爆出的年份如此一致,孙涛据此认为“负激励”政策花样繁多的原因,就是因为银行业利润的下滑。

山东财经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经济导报特约评论员李德荃认为,银行业年终奖下滑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国家政策的要求,是控制收入水平的具体体现,“当然,随着金融业竞争加剧以及利润率下降的客观事实,也促使银行普遍出台政策,降低薪酬水平。”

“负激励”盛行的结果,则是人心思变。

孙涛称,他们行很多同事都酝酿跳槽,“我们银行有一位省分行的副行长都跳槽了,这在银行业利润丰厚的前几年是不可想象的。”另有其他银行界人士引用相关统计指出,不少地区超过7成的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离职率在10%以上,离职率达到20%的几近两成。

银行业是否“风光不再”

即便是在“1元年终奖”频现的当下,孙涛亦不否认公众“银行业是个好行业”的印象,他还用“公考热”打比方,“在金融行业中,银行从业人员有点像社会对公务员的印象:收入丰厚、福利好、地位高,但发大财的可能性也小。”正因有如此印象,孙涛才选择留守。

不过正如近年来“公考热”有所降温,李德荃告诉经济导报记者,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开始选择证券公司、P2P平台、第三方理财,而非商业银行作为自己的就业方向。

孙涛也注意到,他们行酝酿跳槽的同事,目标均非其他银行而是如互联网金融公司等其他新兴金融业态,“以前银行业相对封闭的人员流通被打破了。”

为什么银行业在金融界的就业吸引力有所降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互联网金融人士认为,银行管理较为死板,死守传统业务而忽视创新,是银行业吸引力下降的根本原因。他还以近期颇具争议的“零首付购车”举例(本报1月16日亦有报道),“以‘零首付购车’的方式办理大额信用卡并恶意套现的手法在2011年前后就已经出现了,但直到近两年银行才加大审核力度,这说明银行在管理上反应非常迟钝。”

对于上述说法,孙涛表示不完全认同,“银行后台和前台之间,或许对市场微观动向的认识上有一定迟滞,但不意味着银行管理松懈。”

他认为一些银行去年出台的信用卡手续费由26元封顶改为千分之六的规定,就是为了防止信用卡恶意套现,所以“银行的保守和稳健自有一套逻辑,并非对创新的忽视所致。”

不过孙涛也承认,至少在薪酬方面,银行比一些P2P金融平台和券商要“保守”很多,上述业内人士则直言,他们公司基层员工月收入超10万的情况很多见,“至少这两年银行业务员很难拿到这个数。”

稳健预期与广阔前景

对于很多银行业人士跳槽的方向之一—互联网金融公司,刚刚上任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日前有如下表述,“我觉得(互联网金融)对实体经济还是很有帮助的,但是必须要防范风险。”

李德荃认为,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金融业态有着广阔的前景,能够覆盖很多商业银行传统业务覆盖不到的地方,“因为银行的资金来源于负债,谨慎使用是对银行业的刚性约束。互联网金融则没有这种刚性约束。”

李德荃认为,银行业自有其稳定、保守的运作逻辑;银行业人才外流现象只是局部短期的现象。不过,对于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新兴金融业务,李德荃承认其近年来发展很快,亦满足了传统商业银行满足不了的微观需求。“所以,无论是吸引人才还是市场份额,新兴金融业务一定会与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进行新的市场细分。”李德荃说。

但他也提到,国家对银行业资金使用的标准是把“安全性放在流动性和收益性之前”,所以,金融界的风险还主要依靠传统的银行业务来抵御。

对于银行业人才外流的现状,李德荃认为,“现在互联网金融公司这些类金融机构发展很快,也急需人才,所以开出高额薪酬挖人,这是其发展所需;但受限于其规模,吸收就业有限,所以银行业单向的人员流出的现状很快会趋于平衡。”

李德荃表示,目前银行业在运营上的保守与稳健,已经上升到国家立法要求的高度,这必然会造成薪资激励的迟滞甚至“负激励”政策的频现。所以,“一方面,银行业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吸纳就业最多的金融业态;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又有着广阔的前景。无论是吸引人才还是市场份额,新兴金融业务一定会与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进行新的市场细分。”(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孙涛”系化名)

责任编辑:张博(QF0005)

为你推荐

加载更多

北京千龙新闻网络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千龙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新出网证(京)字01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2-1-2004139 跨地区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180003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07号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微信 腾讯微博 QQ好友 百度首页 腾讯朋友 有道云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