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底,资本市场风波不断。这次轮到了当年因尼加拉瓜运河而名噪一时的信威集团身上,昨天停牌前,该公司股价已击穿最近两年半的最低点。
进展
上交所发函问询
12月23日,有媒体以“信威集团隐匿巨额债务神秘人套现离场”为题撰文,备受市场关注。信威集团股价“大跳水”,资金疯狂出逃,股价砸至14.6元的跌停板上。12月25日晚间,信威集团公告称,于12月24日收到上交所问询函,且申请股票和债券于12月26日全天停牌。对于市场及上交所的疑问,信威集团表示,“在公司和中介机构完成问询函所要求的必要核查程序后,会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问询函援引相关报道中柬埔寨信威“是信威集团的境外子公司”、“柬埔寨信威2012年-2015年累计营收为1.02亿元,同期累计亏损达11.4亿元”等报道内容,要求信威集团披露相关情况。针对报道质疑公司买方信贷的销售模式是“左手倒右手的游戏”,上交所要求信威集团说明对海外客户销售采用“买方信贷”模式的比例等问题。针对报道中提出的股东杨全玉、王庆辉、吴建、汪安琳、蔡常富等人身份存疑,并且频频套现减持问题,问询函要求信威集团进行核实。
质疑
五大疑点直指粉饰业绩
目前信威集团股价跌破17元并持续低迷,而媒体质疑令其股价继续承压,停牌前其每股股价为14.6元。针对媒体质疑,信威集团表示,“公司就不实报道向有关部门进行了举报,并发送了律师函。”
据了解,信威集团所指的不实报道,实际上是媒体关注的五大疑点:首先是信威集团信息披露时表示柬埔寨信威是公司的重要客户,与公司不存在关联关系,但报道称柬埔寨信威“是信威集团的境外子公司”、“柬埔寨信威2012年-2015年累计营收为1.02亿元,同期累计亏损达11.4亿元”。第二是质疑信威集团对海外客户销售采用“买方信贷”的模式,而这种销售模式被指是“左手倒右手的游戏”。第三是质疑信威集团隐匿巨额债务;在买方信贷模式下,信威集团要为经营不佳的柬埔寨信威等海外公司承担巨额债务的风险;2016年11月29日,信威集团及控股子公司实际对外担保总额已经达到142.04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11.15%。第四是质疑神秘股东套现,报道指出信威集团股东杨全玉、王庆辉、吴建、汪安琳、蔡常富等人身份存疑,里面好几个高龄老人,并且频频套现减持。第五是质疑信威集团实际控制人王靖,报道称“王靖的履历及其财富来源,一直像一个谜一样”。
媒体质疑的逻辑是信威集团通过海外“设立”子公司为公司粉饰业绩,业绩靠“左手倒右手”的方式,同时公司为该子公司进行担保。2014年信威集团完成借壳中创信测上市,业绩表现良好,据信威集团财务数据显示,公司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前三季度分别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8.12亿元、19.01亿元和14.21亿元。如果媒体质疑属实,公司业绩将存在造假的可能。
分析
6旬老太套现41亿
今年10月21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16胡润套现富豪榜》,一个细节被媒体迅速捕捉,信威集团的杨全玉套现41亿元。在“套现富豪榜”上并列第二。而“杨全玉”的真实身份,却是一个68岁的上海老太,这引起了市场的关注。
公开资料显示,杨全玉于2014年信威借壳上市期间,通过定向增发持有公司近1.38亿股,解禁时间为2015年9月10日。杨全玉所持股份解禁后市值为40.33亿元,与胡润研究院测算实际套现金额相近。公开信息显示,套现了41亿元的“神秘股东”杨全玉,实际上是位68岁的上海老太太,大部分时间居住在上海市徐汇区乌鲁木齐中路的一处小洋楼里。直到2014年,杨家将房子卖给了台湾人。这一年正值信威借壳上市。来往几十年的老邻居没有听说她炒股,目前也没有证据证明杨全玉是否为“代持”。公开信息显示,除北京信威外,当时杨全玉没有其他控股和参股企业。
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根据公司公告,杨全玉、王庆辉、吴建、汪安琳、蔡常富等人持股成本仅为每股8.6元,与大股东王靖持股成本一致;远远高于刘益谦的国华人寿保险公司,后者持股成本为每股19.1元,认购数量为1728万股。另据了解,汪安琳出生于1938年,现年78岁。登记地址是北京大学的一处教师公寓。资料显示,汪安琳持有信威集团2297.55万股,估算市值为6.7亿元左右。
像杨全玉、汪安琳这样,在2014年信威借壳上市期间,通过定向增发持有公司股票的自然人投资者有37位。根据市场估算,持有的信威股票市值总计高达462.64亿元。调查发现,他们获取巨额财富的关键,是通过一家名为“博纳德投资”的公司。而在这家公司,红色通缉令上的外逃贪官、大型央企的高管等,均曾悉数登场。
追问
尼加拉瓜运河曾被质疑
在信威集团造就的诸多神秘富豪中,最知名的莫过于实际控制人王靖。
公开资料显示,信威集团成立于1995年12月,原是大唐集团旗下核心资产,先后创造了SCDMA、TD- SCDMA、McWiLL三大国家和国际无线通信技术标准。2007年至2008年,信威集团连续亏损,2010年进行股权重组,大唐集团减持退出,王靖接手,信威集团由国有控股企业转为民营控股。2013年,信威集团募集配套资金40亿元,以268.8亿元的估值注入“中创信测”,成为该年度最大的借壳上市案例。2014年,信威集团完成借壳上市。
王靖在资本市场名声大震的则是尼加拉瓜跨洋运河项目。一年前,2015年11月,这个投资达500亿美元的海外“超级工程”突然宣布延迟。2014年6月,王靖主导的另一国际工程克里米亚深水港项目,也宣布“无限期暂停”。两大工程的运作备受市场质疑。
分析人士表示,该运河技术上可行,但工程量极其浩大,是南水北调(中线)的3倍以上,按比例测算至少需要1000亿美元巨额投资,而且绝对不可能在5年内建好。曾有驻尼加拉瓜记者于6月实地探访,发现自2014年宣布开工后,HKND集团除修整加宽一条11公里长的砂石路外,运河项目主体工程尚未“破土动工”。甚至仅投入20万美元的砂石路工程,也一度因“欠薪问题”导致当地工人罢工。
目前能肯定的是,王靖持有的信威股份,将于明年9月11日解禁。按照估算,市值高达162.76亿元。
文/本报记者 刘慎良
最新进展
信威今天起继续停牌
昨天晚间,信威集团发布一则澄清公告,该公告不是针对热点问题进行澄清和回复,只是对媒体质疑的公司实际控制人王靖质押项或已跌破平仓线的信息进行澄清。信威集团经向实际控制人进行了核实,并没有跌破平仓线。
对于市场比较关注的网易财经的报道和上交所的问询函,公司表示,公司股票继续停牌,在公司和中介机构完成必要的核查程序后,会及时回复《问询函》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同时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