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蛋”来临 北京市工商局提醒广大市民:节日消费当心“陷阱”

2016-12-20 15:26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千龙网北京12月20日讯 随着圣诞节、元旦节脚步的临近,北京街头的节日气氛也日渐浓郁,一些商家已经开始各种宣传活动,打出了返券、送礼、积分换礼等促销手段。北京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通过千龙网向广大市民发出温馨提示,面对种种诱惑,消费者要保持理性,注意商品质量、合同、安全和售后服务等消费细节,不要轻信所谓的“中奖”信息,避免陷入消费圈套。

邹女士近日到一家大型超市,购买了一瓶沐浴露和一罐奶粉,按照邹女士的计算,两件商品原价316,超市促销会员价289.9元,但在收银台付款时被要求支付296元,收银员解释称会员价只能在一件商品上使用。经工商部门工作人员了解,该超市在开展促销活动时,宣传材料上并未标注“会员价只能在一件商品上使用”,遂对该超市进行了批评教育,超市向邹女士退回6.1元。

赵女士在某商场购买了一台特价电冰箱,使用时发现多处直观能够确认的质量问题。商家以“节日期间特价促销”为由拒绝换货。经工商部门调解,最终商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为消费者免费更换了一台冰箱。

“双蛋”来临 节日消费当心“陷阱”

购物:理性消费,避免盲从

1购买商品时要仔细阅读促销活动的具体细则、时限等内容,要留意售价是否与标明的优惠幅度相符,谨防降价、打折等促销活动中虚报价格的行为。

2 选购商品时要查看产品说明书、销售授权证书、合格证等相关证明,对“三无”产品要保持警惕。

3打折特价商品、赠品等同样享受“三包”服务,消费时应留好相关票据。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圣诞商品主要有圣诞树、圣诞老人及配套玩具等,从几元到几百元不等,以塑料制品居多,购买时要认准3c标志,注意包装上的警示说明,并用手检查玩具表面,看是否有毛刺或尖端、锋利的边缘等,以免孩子玩耍时刮破皮肤。对一些有刺鼻气味、做工粗糙的产品应谨慎。

就餐:警惕“阴阳”菜单

节日吃大餐也是许多人庆祝的一种方式,许多餐厅会提前打出促销广告吸引消费者,有可能会出现加价不加量、强制消费套餐等情况。

1消费者在饭店就餐时,应提前问清楚消毒餐具等是否收取费用,消费者有权利选择免费餐具。

2 要仔细阅读促销广告,应与商家确认优惠范围和幅度,有无限制条款,并在结账时注意是否按实际情况结算。

3 在旅游景点附近就餐时要格外注意,点餐时看清楚单价,结账时留意账单上的价格是否前后一致,避免稀里糊涂挨宰。

旅游:签订旅游合同,慎选超低价路线

1 消费者选择旅行社和旅游线路时,不能单纯只看报价,要综合考虑旅行社的信誉、服务水平等,要与商家认真签订旅游合同,搞清楚是否有其他必须付费的项目。

2 旅游购物时一定要提高警惕,购物后要留好相关单据,索要发票,发票内容应写清楚所购商品的详细情况。一旦发生纠纷,可向当地有关部门投诉。

责任编辑:张博(QF000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