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打怪兽票房超5亿 口碑现两极您给打几分?

2016-12-20 14:14 燕赵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长城》打怪兽 您给打几分?

现在只要是电影打上张艺谋的标签,话题热度都会直线升高。张导新作《长城》16日上映后,4天票房超过五亿,影片质量到底如何,也在网络引发口水战。我们文娱部的三位记者对于影片的态度也很不一致,围在“文娱圆桌”旁边,跟读者一起聊聊对《长城》的看法。

话题一:给《长城》打几分?

记者黄蓥:80分,美女帅哥、燃爆特效、硬照场面、正品3D,《长城》一样不缺,得分自然在及格线以上。与《魔兽》《X战警:天启》《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独立日2:卷土重来》等今年的诸多同类影片相比,《长城》不但毫不逊色还犹有过之。有意思的是,一多半影评人和公众号都在吐槽,有的苦口婆心,有的嬉笑怒骂,以花样翻新的措辞和写法,你追我赶地将该片从表演、情节到内核,乃至历史细节等挑了个遍;再看广大群众,评价多半是还可以。这也好理解,专业人士见多识广,观影涵盖中西,《长城》这样全是套路的类型片实在说不上新鲜。

记者尹雪松:我觉得《长城》没有某些哗众取宠的公号说的那么不堪,最少也值70分。这样的分数主要是打给服装道具、特效制作的。影片的武器道具出自著名的维塔工作室,他们的代表作是《指环王》系列;而特效制作则出自工业光魔,《星球大战》《阿凡达》都是他们的杰作。有这两家世界顶级的工作室坐镇幕后,《长城》作为一部视效大片,最基本的制作品质还是能够保证的。不足的地方就是故事了,我最讨厌的事情就是一边看电影,一边问十万个为什么。而《长城》的故事就恰恰有很多疑问在里面。一个故事、一个人物,要想好看,就要把前因后果交代清楚,起码的背景绝不能少。美剧《西部世界》里,每个机器人都有一个属于他自己的背景故事,因为只有这样才够真实。而《长城》里各种背景交代基本没有,长城是怎么建的?五军是怎么来的?有时候只要几句话说一下,给观众的感觉就会很不一样。至于放着大威力的武器不用,专门组建一支美女部队进行投食式的自杀,我就不吐槽了。

记者冯楠:60分吧,及格了。一半给明星,一半给特效。不足的地方就是故事太弱,不敢说这是张艺谋为了冲奥斯卡或者迎合好莱坞而拍摄的,好莱坞这种题材的片子太多了,随便一个商业片都能碾压。影片中也没有展示长城宏伟之处,反而成了背景,无足轻重,你可以在任何地标建筑拍这部片子,放到埃及就是《木乃伊》,放到纽约就是《金刚》,好莱坞用这个手段圈中国观众的钱太鸡贼。特效方面,比起之前所谓国产大片,有了好莱坞团队加持,让《长城》里的饕餮群戏很震撼,但是饕餮为什么长成伞蜥蜴的样子还是有点不理解。总之,影片作为爆米花电影是成功的,但是张艺谋不应该沉沦于这种片子,并为了票房患得患失。

话题二:张艺谋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记者黄蓥:这些天看张艺谋的访谈,清一色的开场白是:为什么会接《长城》。或多或少在暗示——拍过《红高粱》《活着》等的张艺谋怎么会去拍这么LOW(幼稚俗气)的爆米花电影。当初张艺谋曾说《长城》是真正按照好莱坞大片模式来做的,估计已经预料到了该片公映后的阵仗,也希望大家以商业片的视角来评判。但他没预料到的是,张艺谋这三个字自带“原罪”。这也折射了国人对当今中国电影的失落和失望,当年的张艺谋、陈凯歌们携《红高粱》《霸王别姬》横空出世时,无论是媒体和观众都坚信他们之中必然有未来的大师,多年过去大师越来越没戏,跟风圈钱的作品越来越多,值得一说的电影却越来越少。

记者尹雪松:观众对于张艺谋的期待,就好比大年夜看春晚一样。张导已经被架在一个高高的台子上无法脱身。他的电影里,哪怕很小的一个瑕疵,都会被无限放大。然后在网络滔滔的口水中,变成食人的饕餮。当年张艺谋进军北美的《英雄》,也被口诛笔伐。之后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金陵十三钗》每次都是当时的热门话题,而且都取得了可观的票房。从这一点来看,张艺谋是很成功的。在与新画面公司分道扬镳后,这次《长城》的炒作劲头明显差了很多,而张艺谋也终于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拍。他的初衷很好,就是把中国的故事与好莱坞的技术相结合,让中国的电影走向世界。从这一点来看,张艺谋的努力令人钦佩。敢于做其他导演不敢做的事,算是一种进步吧。

记者冯楠:肯定是退步了,我觉得张艺谋的巅峰时刻就是《活着》。如果说《满城尽带黄金甲》口碑不好还能甩锅张伟平,这部片子只有张艺谋自己顶雷了。爱上古装片后张艺谋不知道是不是信心不够,特别喜欢用明星大腕儿堆砌,这部片子也不例外。以前觉得老谋子讲故事的能力很强,《活着》《大红灯笼高高挂》等等,内容丰富人物饱满,他都能很好地展现出来。可是《长城》的故事苍白,起承转折不够,几个主要人物感觉有劲儿使不出来,很草率地就死掉了。

话题三:一众明星表现如何?

记者黄蓥:《长城》的优点和缺点都很鲜明,譬如影片中那曲秦腔版《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歌声,伴随着无数盏孔明灯飞向天际,还真让人壮怀激烈。要说最大遗憾还是演员,看过或是没看过电影的都知道我要说谁。一切角色都为她开路,也为她让路。威廉·达福的存在解释了她为何会说英语,张涵予的临终托付让她的主演更加名正言顺,马特·达蒙从唯利是图的雇佣兵到舍己为人的英雄也是源于她的感召。还是引用一位写手的原话吧,“她是中国女演员的一个异类,不能被划归为任何一个范畴。她是资本的象征,是资源的符号”。

记者尹雪松:《长城》的演员里,表现最好的当属马特·达蒙,除了他本人的演技过硬,这个角色戏份比较多,人物的故事交代比较完整也是原因。其他的演员张涵予死得太突然,刘德华都是在配戏,彭于晏、林更新、黄轩几个帅哥戏份更是少得可怜。倒是鹿晗从头坚持到了最后,角色比较鲜明。其他大把的戏份都压在景甜一个人身上了。她这个角色的身世也没交代清楚,何德何能接掌帅印啊?不过景甜这次表现比她之前的作品要好很多。

记者冯楠:真的是来数星星的,可能因为明星太多有点照顾不到,以至于很多角色白白糟蹋。王俊凯、鹿晗的运用太成功了,听说粉丝自掏腰包全国范围内包场,一天刷几遍不成问题,这一点上作为商业导演张艺谋是非常成功的。不过对张涵予就简直暴殄天物,我觉得他应该是《功夫熊猫》里的小浣熊,从头到尾的灵魂人物吧,结果就那么几句话,还是为了交代遗言,传位给景甜,可惜了。另外片子里混杂的港普、川普、人教版英语,有点让人出戏,不过也可以理解为笑点之一。最后,都说这部电影是景甜的代表作,我是同意的,因为她之前演的我都不忍回忆。□本报记者 尹雪松 黄蓥 冯楠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