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5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制造高峰论坛上,董明珠个人联合大连万达集团等4家国内知名企业,与新能源企业珠海银隆签署增资协议,共同出资入股这家新能源企业。这本是一次普通的企业行为,但因为董明珠的个人参与变得沸沸扬扬。不管对这次收购的市场评价如何,今年以来一直热点不断的董明珠,又一次给自身的热度加了一把火。
■ 董明珠与珠海银隆并不是第一次成为热点。11月16日,格力电器收购银隆方案确认宣告失败,媒体评论,董明珠造车梦碎。此后没几天,格力集团的主管部门珠海市国资委发出了一则人事任免通知,通告显示,董明珠已于今年10月下旬被免去格力集团董事长职务,仅担任格力集团的子公司,也是其主力业务之一“格力电器”的董事长、总裁及法人代表。就是这次任免,引起了业内及媒体的大量猜测。
/谈任免/
就在董明珠被免去格力集团董事长、总裁以及格力电器投资珠海银隆被股东大会否决后不久,作为子公司格力电器的董事长、总裁,董明珠又做出了一项几乎超出所有人想象的决定:格力电器员工每人每月统一加薪1000元。这项决定更是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波澜。
记者:外界有很多猜测,珠海市国资委对格力集团下发的任免通知,用的是免去这两个字,但格力电器对外的回应是你主动申请辞去。一个主动,一个被动,你觉得表述有什么不一样?
董明珠:从字面上看好像是有问题,但我的理解是一样的。因为辞也好免也好,都不再任那个职务,所以我并不在乎它。
记者:有人说你是在赌气,因为免了我了,所以我就加薪。
董明珠:如果赌气,我的利润就会下滑。我加工资,我的利润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所以我觉得很多人,他是站在他的角度来理解。因为这1000块钱加了,对其他企业压力确实很大。
记者:你是想给行业立一个标杆,说这就是员工应该体现出来的价值?
董明珠:对。这次加1000块钱,我认为是提高了一个最低工资标准。我一定要让格力人有一种自豪感。
记者:你希望别人也这样做?
董明珠:对,我希望他们也这样做。
记者:如果别人不这样做呢?
董明珠:我也没有办法。
/谈经历/
董明珠,1954年出生于江苏南京一个普通人家,兄弟姊妹七人,她最小。她毕业于安徽省芜湖干部教育学院统计学专业,1975年在南京一家化工研究所做行政管理工作。儿子2岁时,丈夫病逝。1990年,董明珠辞去工作,孤身来到珠海,加入格力的前身海利空调器厂,成为一名业务销售员。那一年,董明珠36岁。36岁,许多人开始筹谋下半生的安逸。但对于董明珠来说,一切才刚刚开始。一开始害怕、不知道怎么做的董明珠,在真正成为一名基层业务销售员后,显示出了巨大的能量。
记者:当年36岁,孩子那么小,你能走出来,为什么?
董明珠: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深圳到了珠海,觉得珠海太美了。我本想歇脚,结果到了海利。当时在海利选择工作时,我不愿意安逸,所以选择了销售。
记者:但孩子才8岁?
董明珠:对。
记者:那你得做取舍。
董明珠:孩子在5岁之前一直是我带的。无论出差也好,到哪里也好,几乎没有离开过我。
记者:越是这样越舍不得?
董明珠:是。但做销售是有提成的。当时的后勤人员一年大概也就三四千块钱,但我一年就可以拿十几万。
记者:是为了钱还是为了?
董明珠:不纯粹是为了钱,就是觉得那里环境好。但后来因为选择的职业收入高,为什么不去挑战呢?
记者:以前并没有做销售的经历,你怎么知道自己行还是不行?
董明珠:就是因为不知道自己行不行才去尝试。
记者:这就是你的性格?
董明珠:对。
记者:你从什么时候发现,自己在销售上有一手的?
董明珠:我觉得有一手没有一手是别人对营销的错误理解,实际上就是要真诚、勤奋、思考。
记者:真诚,勤奋,思考。
董明珠:对。
/谈管理/
1994年,格力内部出现一次严重危机,部分骨干业务员突然“集体辞职”。董明珠坚持留在格力。不仅如此,她还屡屡打破自己曾创造的销售纪录,最终被全票推选为公司经营部部长。设立制度就要得罪人,董明珠得罪的不仅有下属、领导和经销商,还包括自己的亲哥哥。
记者:当你要对一个团队负责时,目标有变化没有?
董明珠:彻底不同了。当你去指责别人时,他是不认同你的。
记者:管人一定要得罪人?
董明珠:一定要得罪人,不得罪人是做不好的。以前,我们的业务人员没给钱就发货给经销商,我当部长后,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款到账了才发货。
记者:见钱发货?
董明珠:对。
记者:这个企业又不是你的,为什么要站在一个企业的角度去建一个制度?中国人老说一句话,叫和气生财。
董明珠:我当业务员时跟大家没什么利益冲突,大家都觉得董姐特别好讲话。
记者:当官就变了?
董明珠:当了部长,还不叫官。当个小部长,我的业务员竟然跟我说,董姐,我们每个业务员一年给你5万,你把我们的提成提高一点。这就是交易!
记者:企业又不是你的,何必得罪人?
董明珠:我在这个岗位上,就想尽职尽力做好。
记者:包括得罪你的哥哥?
董明珠:当时是1995年5月,天气正热,武汉的一个央企老总找到我哥,说你只要帮我拿100万的空调,我就给你两三万块钱。我哥很高兴,认为发财的机会来了,就打电话来,希望我能给他拿空调。
记者:你做了没有?
董明珠:如果我做了,我的下属,我们的经销商,都会用另外一个思维来与格力合作。所以我拒绝了。
记者:经销商得罪了也就得罪了,还有其他经销商。但哥哥只有一个,你怎么跟他说?
董明珠:我哥当时就写了一封绝交信,说我没有你这个妹妹。
记者:后来你们的关系怎么样?
董明珠:十几年都不来往。他去年生病时,我去看他。他后来讲了一句话,我蛮感动的。他说我今天终于理解你了,你付出了那么多,如果我们都去拖你的后腿,可能格力电器就没有今天。
/谈年薪/
2001年,董明珠出任格力电器总经理。2012年,董明珠还正式出任格力电器的母公司——格力集团董事长。格力正式开启了权力高度集中的“董明珠时代”。董明珠在家电业被称为“拼命三郎”、“中国阿信”,数次入选美国《财富》杂志“全球50名最有影响力的商界女强人”,她也当仁不让地成为格力品牌的代言人。
董明珠:我2001年当总经理,就整顿干部作风。那一年抓了几个人,别人说董明珠你怎么能这样。我说不是我抓他,是他自己把自己抓了,我也很可惜。
记者:你的乐趣是什么?有人觉得你很累?
董明珠:我觉得人应该要有梦想。当时我很高兴的是,整顿之后,公司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记者:对于很多从新闻上了解你的人来说,格力就是董明珠,董明珠就是格力。
董明珠:当然。我觉得格力是董明珠的,董明珠是格力的都没错。
记者:产权上不是。
董明珠:产权是公众的,因为它是上市公司,永远不会是我的。我个人认为企业是不是你的真的不重要,很多人说董明珠你应该到哪里任职,你应该怎么样。我这一辈子把一个空调做成极致,真的梦想全世界的人只选择格力。但我相信,这个梦想永远不会实现。
记者:为什么?
董明珠:因为七十亿人全部用,别的品牌就全死完了。
记者:你为什么还要有这个梦想?
董明珠:因为我觉得有梦想才有动力。
记者:你明知这个梦想是做不到的?
董明珠:但我可以做到50%,60%,70%。
记者:你的身价怎么算,怎么体现?
董明珠:我的身价就是年薪。
记者:年薪多少,可以说吗?
董明珠:可以说。
记者:我看到有报道说是税前500万,税后200多万,现在还是这个没变?
董明珠:应该在五六百万之间。我得交税,我觉得纳税光荣。
/谈婚姻/
董明珠直来直去的性格,往往被描述为偏执、好斗、不近人情、霸道女总裁的形象。在很多清一色男性企业家为主的场合,她的女性标签显得独特而另类。而如何平衡好事业与家庭生活的关系,是每个女性企业家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在董明珠看来,这辈子最大的转折点,是丈夫的去世。丈夫1984年去世之后,她再没有选择婚姻。
记者:你为了公司,把所有的时间都搭在上面。母子之间的交流会不会因为工作上投入太多而减少?
董明珠:当然,这是肯定的,有得有失。我曾经讲过,让世界美好,一定就有极少的一部分人必须付出。
记者:你算极少的一部分吗?
董明珠:在空调领域算吧。
记者:你付出什么了?
董明珠:我付出了我所有的个人乐趣。我没有朋友,因为我不能有朋友。
记者:就是你主动不去交朋友?
董明珠:对。
记者:没有朋友,又没有家人的陪伴?
董明珠:这就是孤独。
记者:习惯了吗?
董明珠:习惯了。
记者:作为女性,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家庭,比如说婚姻带给一个女性的满足感,幸福感,你没有去主动选择?
董明珠:因为儿子,我不愿意。你看很多重组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还是非常大。
记者:是为了儿子,还是说为了工作不去选择婚姻?
董明珠:开始是为了儿子。因为我带孩子时还很年轻,如果选择一个家庭的话,还是非常容易的。但我这个人骨子里有一种不依赖别人的性格,只是长期没有爆发出来,后来拥有权力时,彻底暴露了。我儿子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到研究生毕业,我都没有到他学校去过一次。
记者:作为一个女性企业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所有人都看见了。但作为一个女性,你觉得这一辈子算不算幸福?
董明珠:幸福和梦想是不一样的。有人说我天天打麻将好幸福,有人说我天天周游列国很幸福。对我而言,我每天看到公司的数据变化,我也很幸福。
/谈未来/
从数据业绩来看,目前,格力空调占据国内份额高达40%左右,在全球空调份额占比超过22%,这些数据足以让董明珠感到幸福。但是,有了今年卸任格力集团董事长一事,不少人开始担心,董明珠在格力电器董事长的位置上,还能坐多久。
记者:你对2018年能够续任董事长有把握吗?
董明珠:我认为是不用担心的。
记者:你有没有想到最糟糕的结果,就是你没有选上?
董明珠:我觉得选上选不上,股民会有正确的选择。如果真的有比我优秀的人,他们选上这样的一个人,我又为什么不高兴呢?(据央视《面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