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记者获悉,作为北京市首家从中心城区整体搬迁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天坛医院丰台新址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中,2017年6月底该工程将整体竣工,天坛医院实现局部试运行,2017年底将全面试运行,实现开诊。至此,一直被当做中心城区医疗资源纾解样本的天坛医院搬迁、新院址建设、运营时间表已基本浮出水面。
“过去一段时间,外地患者的大量进入,导致北京医疗服务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今年10月北京市卫计委在发布的《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卫生计生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如是说。业内认为,纾解长期在北京市内尤其是中心城区聚集的大量医疗资源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治本之道。
公开资料显示,北京天坛医院在上世纪80年代迁入现址,是一所以神经科为重点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但全院占地面积6.93万平方米(105亩),建筑面积仅8.9万平方米,开放床位1162张。相较之下,天坛医院丰台新址位于丰台区花乡桥东北角,东至张新路,南至四环路,西至郭公庄路,北至康辛路,总建筑面积将达到约35万平方米,设立床位1650张,比现有床位净增近500张。
据介绍,天坛医院丰台新址于2013年12月底开工建设,去年6月底已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目前二次结构已完工,正在进行室内装修及设备安装工作。按照工作计划,明年6月底该工程将整体竣工,天坛医院实现局部试运行,并于2017年底实现全面试运行。
根据《规划》,北京至今还存在卫生资源空间布局不合理的问题。比如:城市核心区、拓展区分别占本市常住人口的10.1%、49%。但全市90家三级医院(不含驻京部队医院和武警医院)分布在核心区的占25.8%,城市拓展区占44.9%,两个区域占全市三级医院资源的70.7%。因此,《规划》也提出,“十三五”北京将扭转优质医疗卫生资源过于向中心城区集中的状况,规划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引导中心城区医疗卫生机构以整体迁建、建设分院等方式向郊区、新城和医疗资源匮乏的大型居住区转移,同时压缩原址医疗规模。
上海交大卫生政策与医务管理研究所研究员汪兆平直言,北京在纾解医疗资源上的难度确实很大,北京的医疗体系太多、太复杂,国家队、市属、社会力量建设、部队、武警等系统的医院都在北京布局,资源纾解需要北京市层面做大量协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