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近日,广州一位七旬老人在杀螃蟹时,右手虎口不慎被蟹钳钳伤,伤口被食肉菌感染后患上了坏死性筋膜炎。不久,老人因病情过重不治身亡。
食肉菌是什么?为什么会导致这么可怕的后果?海口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付斌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食肉菌致死的个案在临床中非常罕见,大多数人感染后,未必会出现严重病发。但是,有肝脏问题和糖尿病的患者自身免疫力较差,若感染食肉菌,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海南岛四周环海,人们经常食用海鲜。但是,在大快朵颐的时候,大家要小心一种致命的东西——食肉菌。
食肉菌又称噬肉菌,并非单一细菌,是会引起坏死性筋膜炎的一些混合病菌,其中最常见的有致病原有化脓链球菌、创伤弧菌。这些病菌感染皮下的筋膜后易引起发炎,死亡率高。
据海口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付斌介绍,食肉菌的可怕之处是毒性强,让抵抗力差的人无法抵御。食肉菌能在任何筋膜部位导致感染,病人必须尽快入院切除坏死组织并使用抗生素,否则可能导致败血症及多种器官功能衰竭,严重者会在24小时内死亡。食肉菌能通过皮肤上的一些小伤口进入人体内,割草时不小心划伤,洗海鲜时被钳到,被一些微小昆虫叮咬后都可以引发感染。
食肉菌早期的症状和流感相似,包括发热、肌肉酸痛、咽喉疼痛等。随后,患者皮肤的伤口会越来越痛,体温会越来越高,肌肉和身体组织开始受到破坏。患者血压可能下降,影响血液循环,进一步使身体组织坏死。患者必须尽快入院切除坏死组织并治疗,否则可致败血病及多种器官衰竭,数小时内可致命。涉及食肉菌的个案多与水产品有关,垂钓、潜水或是被水产品弄伤了手脚,都有机会感染食肉菌。
付斌表示,食肉菌虽然毒性强,但是大家也不必对此过于惊慌。临床上,因食肉菌致死的病例比较罕见。病人患病的严重程度,往往取决于个人体质,若本身免疫力较差,譬如有肝脏问题或糖尿病,易出现比较严重的感染。
“最主要的预防方式就是小心谨慎处理海产品。处理虾蟹、生蚝、海鱼等海鲜时应戴手套,以防止扎伤。”付斌提醒说,如果不小心被买回来的海鲜弄伤了手,记住要马上用消毒药水清洁;若有伤口裸露时,一定不要接触海产品。有尖刺的鱼鳍、龙虾和螃蟹,可以透过伤口将病毒传播给人类。
专家表示,身体健康的人,被鱼、虾、蟹等海鲜刺伤后,进行简单消毒即可,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不用过于担心。除非出现大面积创伤、红肿、感染或异常痛楚的迹象,就要及时就医。患有糖尿病、慢性肿瘤、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衰等疾病的人抵抗力较差,处理海鲜时要特别小心,最好带上胶手套处理。如果不小心被刺伤,要及时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后仍出现感染的迹象,需要马上到医院就医。
坏死性筋膜炎
又称食肉菌感染,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感染性疾病。食肉菌专“吃”脂肪和筋膜,如果不及时清除,短时间内患者就会发展为中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万一被海鲜弄伤用什么消毒?
如果是小伤口,用碘伏消毒即可。碘伏是生活中较常用到的外用药,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可以用于皮肤、黏膜的消毒;如果伤口较深,可用双氧水进行消毒,注意观察伤口变化,如有恶化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