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已接近尾声,新一轮的元旦小长假购票季马上来临,火车票预售期由20天延长至60天的政策还未满两年,铁路部门又发布消息,再次对火车票预售期进行大调整,此举因何而出呢?
媒体评论员梅剑飞坦言,近两年来铁路部门实施了一些惠民政策,如铁路部门优化退票、改签规则,对开车前15天以上退票的旅客,不收取退票费;又如互联网售票办理购票、退票和网上购票支付时间的缩短,以及变更到站无需退票等政策,都是铁路部门为了更好地满足民众需求而推行的。经过时间的检验,这些政策实现了当初铁路部门推行新政的初衷。
那么,既然政策的实施已经顺应了民意,为什么又将火车票的预售期进行一次大调整呢?有业内人士表示,此次调整预售期的原因无非有以下两点:一是,随着近年来高铁覆盖面积的增大,铁路网的不断完善,人们出行方式的多样化,让人们出行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加之还有部分新线即将开通运营,现在购票对两个月后出行的人们来说,变动性过大,若人们购买了两个月后的车票,出行时发现车次和时间并不吻合后,又得进行一次改签或退票的手续,会增加出行的不确定性。二是,在原来60天的基础上缩短至30天有利于打击黄牛党,虽说火车票延长至60天的政策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可时间过长也给黄牛党倒票、囤票预热了“温床”,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们购票的难度。
业内人士认为,不管是60天还是30天,火车票预售期的调整体现出铁路部门在优化乘客出行方面的考量,乘客只有理清状况,在规定的时间内购票才是真正的方便之举。但相关部门要把预售期的事情做好,同时也应该做好三件事:一是预售期开始后,每天实时滚动播报票源数据;二是降低车票退改签的变动成本,让利于民;三是还要尽可能增加运力。(摘自《民生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