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话改革】系列报道
看北京市“放管服”具体是怎么“管”的?
千龙网北京12月2日讯(记者 宗晓丽)“放管服的概念中,‘放’指的是简政放权、‘管’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服’是优化对人民群众的服务。”北京市编办主任刘云广说。那么,北京市在“管”上是如何做的呢?
“政府提出简政放权,并不意味着政府放松了对经济社会的管理,而是要科学、有效的管理,这样才能更有信心、更有底气的去放权。”刘云广告诉千龙网记者。据了解,今年,北京市从五个方面采取举措落实“管”的工作。
关键词:转变方式管
据了解,近几年,政府部门开始转变管理理念,由原来的“不批就不会管”的旧观念,改为勇于改革、探索、创新并积极尝试除审批之外的管理方式。比如,通过优化体制机制,推动工作重心向一线监管转移;通过运用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发挥信息共享、传速高效和可视化等特点,达到监管的目的。
关键词:公平公正的管
据刘云广介绍,针对一些领域存在的检查任性、执法扰民、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等问题,北京市推广了“双随机一公开”政策。按照“列清单、双随机、适度查、用结果”的思路,制定了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意见。
“截至目前,市级41个具有检查事项的部门均已建立“一单、两库、一细则”,已有37个部门开展双随机抽查。其中,随机抽查事项占本部门检查事项达到50%的,有20个部门;达到70%的,有14个部门。16个区也都制定了双随机抽查工作方案,正抓紧组织实施。”刘云广说。
关键词:明确责任管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在全国首创了“通用责任清单+专项责任清单”模式,北京市就9类行政职权明确了116项共性责任,形成了通用责任清单。同时,针对解决城市管理领域一些职责不清、关系不顺,以及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了城市环境秩序治理、违法建设治理、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管、烟花爆竹安全管理、突发事件应急救助、雪天道路交通应急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环境保护等12个专项责任清单。
其中,缓堵专项责任清单为全国首份,包括7份子清单,涉及区域综合交通治理、区级次干路支路建设、停车设施建设、停车秩序、市级交通基础设施征地拆迁、代征代建城市道路移交管理、公共自行车站点建设7个管理领域,每个领域分别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任务,一共涉及10余个部门和属地政府140余项责任。
关键词:精准化管
据悉,近几年,北京市着力提升政府部门实施精准化管理能力。比如,在企业污染物排放的管理上,市环保局就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推行精准化管理,建成了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在全市重点排污企业现场安装用于监控、监测污染物排放的仪器、流量计、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仪和数据采集传输仪等自动监控设备,实时对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全天候监测,被誉为环保部门的“千里眼”。
“过去,几百名环境监察人员无论晴天雨天,都需要去现场检查,瞪大眼、跑断腿也看不过来、管不过来。现在,只需要4名同志坐在监控器前,轻轻点击鼠标就能及时发现问题,迅速采取措施。同时,对企业的违法行为也起到了震慑作用,企业违法数量大幅下降。”刘云广告诉记者。
关键词:社会共同管
据刘云广介绍,近几年,北京市积极引入社会力量,打造政府与社会共治的局面。比如,市工商局建立了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强化信用监管。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其信息公布在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企业信用信息网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查询功能,社会公众随时了解企业诚信状况。同时,工商局还与税务、社保、海关等政府部门、司法机关、行业协会建立了信息共享制度,开展联合惩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