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说法
“抱头”的动作,可能给颈椎带来压力,并导致肩部问题;
全身平躺,依靠腰部力量将身体拉起,再落下这一过程,容易引发包括腰椎间盘突出在内的多种腰部疾病;
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练习者出现瘫痪。
仍有疑点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刘晔认为,缺乏实验数据论证,仅仅是从动作形式就得出其对颈椎具有损害,或者由极个别并不确定的病例或说法来进行质疑,理由是不够充分的。对于仰卧起坐这项运动形式,不能简单从体测标准中废除。
平躺、抱头、起身,对于经历过学生时代的人来说,仰卧起坐堪称体育课上的“经典项目”。
然而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仰卧起坐中的“抱头”动作以及依靠腰部力量抬升的运动原理,容易引发包括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在内的多种疾病,也正因为如此,国外不少机构以及学生,已经对此项目亮了红灯。
记者发现,在由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自小学3年级起,一分钟仰卧起坐数量,便是衡量学生体质的一项重要参考标准。
对此,运动医学专家称,仰卧起坐确实有可能造成身体劳损,但把握好幅度和动作要领,可以避免对人体的伤害。
网络传闻惊悚>>
“仰卧起坐”致瘫 说法从何而来?
一则有关“仰卧起坐”的媒体报道,引发网络舆论关注。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看似简单易行的仰卧起坐,将其动作进行分解后,实则暗藏多种健康隐患。其中,“抱头”的动作,可能给颈椎带来压力,并导致肩部问题;而全身平躺,依靠腰部力量将身体拉起,再落下这一过程,容易引发包括腰椎间盘突出在内的多种腰部疾病。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练习者出现瘫痪。
记者注意到,上述媒体报道援引2015年12月21日出版的《华尔街日报》一篇名为《为什么你可以停止做仰卧起坐了》一文称,美国“健身达人和军方专家正在极力推动用平板支撑等锻炼代替仰卧起坐,以此避免背部受伤,美军甚至还打算在训练项目中废除仰卧起坐。”
“仰卧起坐”致瘫,这一说法从何而来?
记者检索发现,在2014年8月22日,中国台湾TVBS新闻台曾经报道称,一名25岁的台湾男子在做了几个仰卧起坐后,觉得颈部以下全身无力,被送到医院时,男子意识清楚,但四肢无法动弹并伴随大小便失禁。当地医生检查后解释称,男子以手抱头的方式仰卧起坐,导致颈椎内血管受不了连续施力而爆裂,血块压迫神经,进而导致颈部以下全身瘫痪。
在上述新闻报道后,不少网友提出,自学生时代起,“手抱头”便成为仰卧起坐的动作规范之一,发生这样的案例,应当重新检讨仰卧起坐这一应用广泛的体育锻炼项目,并制定更为科学的动作流程。
并非空穴来风>>
骨科医生建议 年纪太小别做
“专业参加健美比赛的人,几乎都不会练习仰卧起坐。”健身教练沈超告诉记者,在练习仰卧起坐这个动作时,主要锻炼的是竖脊肌、多裂肌和腰方肌。需要锻炼这些肌肉群的一般是那些经常久坐的人,他们的腰部力量比较弱。“实际在做动作时,大家都是用双手紧抱后脑,用力往前,才能带动上半身坐起,和这些肌肉群受到的锻炼相比,颈部、脊椎受到的伤害实在太大了。”
而在浙江省人民医院骨科主治医生徐跻峰看来,对中小学生和成年人来说,仰卧起坐所造成的影响有所不同。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做仰卧起坐过度或姿势不正确,小时候可能看不出问题,但长大了之后,肌肉会更容易出现劳损,骨骼发育也会有一定影响。”徐跻峰说,“更严重的是,会有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的潜在风险。因为这个动作有压迫椎间盘的过程,如果动作剧烈就会造成器质性损伤。”
在他看来,年纪太小的孩子或者腰椎本身就有疾病的人,尽量不要做仰卧起坐。
国家有标准:
小学三年级进评价指标
男女生均为每分钟16个
记者看到,“仰卧起坐”作为一项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依然有较高地位。
在体育总局发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版)中,对各个年龄阶段学生评价指标及测试项目,均有明确规定。而在这一标准中,自小学三年级起,“一分钟仰卧起坐”便成为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附录中,同时规定了仰卧起坐的单项评分标准。其中,小学三年级及格标准,男女生均为每分钟16个,之后每年递增一个,到小学六年级达到峰值,每分钟需要完成19个才能获得及格。
国家体育总局官网中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系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一名体育教师向记者表示,标准中规定的测试项目,以及及格线,同时也是各学校需按时上报至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的数据。
老师有说法:
会提醒学生腹部用力
家长们不需要太担心
学校会取消这个体育考核项目吗?前天,记者采访了不少杭州中小学的体育老师,他们的回答出奇一致:短期内不大可能,意外伤害是可以避免的,之前也几乎没有听说过造成运动伤害的例子。
那被专家和健身教练所诟病的“双手抱头”这个动作呢?会不会改一改?体育老师们表示,这个动作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所要求的,短期内改动的可能性并不大。
看样子,学生们还得把仰卧起坐进行到底。但家长们不需要太担心,不少体育老师说,他们一般都会在做仰卧起坐时提醒学生用腹部力量,而不是手臂力量,因为会造成损伤其实不是动作本身,而是用力的问题。“总体看,大部分孩子的动作还是标准的。而且,孩子们需要锻炼腰部力量,也比较适合动力运动,仰卧起坐就是个操作简易的动力运动。”
焦点1
风险来自突然性 平板支撑可代替
“致瘫说”是否有依据?
记者注意到,网传消息中,“仰卧起坐”致瘫一说,其引用案例均为上述媒体报道。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可能性是否存在,又能否避免?
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一文中,对于仰卧起坐的标准动作规定为:受试者仰卧于垫上,两腿稍分开,屈膝呈90度角左右,两手指交叉贴于脑后。
对此,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教师周越表示,这一动作对竖脊肌、多裂肌和腰方肌有锻炼作用,但对于久坐不动,腰部力量比较弱的学生而言,“抱头”,并利用腰部力量支撑身体的动作过程,对颈部和脊椎压迫较大,具有一定的健康风险。
在广东省中医院骨科主任林定坤看来,风险主要来自于“突然性”。他指出,很多学生平时不做仰卧起坐锻炼,考试时突击一下,而实际上颈胸交际的位置,韧带最容易拉伤。他表示,在日常生活中,建议用平板支撑运动代替仰卧起坐,以降低脊椎所受的压力。而必要时,在做仰卧起坐过程中,可通过手贴耳朵或放置胸前的方式,缓解颈部受压。
焦点2
是否应退出体测标准?
缺乏数据支持 不能简单废除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专家组组长邢文华曾表示,在实际制定过程中,“在注重标准连续性和兼容性的同时,简便易行、贯通人群是新标准的特点。”此外,“考虑到目前青少年体质下滑,标准相对下调”。
一名中学体育教师称,仰卧起坐对场地、器材要求低,评价标准简单易规范,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成为学校体育测试的“标配”。
面对质疑声,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刘晔认为,缺乏实验数据论证,仅仅是从动作形式就得出其对颈椎具有损害,或者由极个别并不确定的病例或说法来进行质疑,理由是不够充分的。
刘晔表示,虽然说其有抱头的动作,此动作对头部和颈椎的瞬时载荷有多大,是否就能达到产生损伤的程度,需要有数据支持。因此,对于仰卧起坐这项运动形式,不能简单从体测标准中废除。
焦点3
尚无明确规定 校方无需担责
学生运动损伤学校担责吗?
北京京宁律师事务所律师唐宁表示,目前关于运动损伤学校担责方面,尚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如果通过科学论证仰卧起坐本身是不对的,这就涉及标准修改的问题。”
唐宁认为,如果教师的动作要领符合教学规范,且学生严格按照教师要求,在此种情形下仍然出现问题,教师无需承担法律责任。据新京报、钱江晚报、法制晚报
注意事项
体育老师:
一般会提醒学生用腹部力量,而不是手臂力量,因为会造成损伤其实不是动作本身,而是用力的问题。
骨科医生:
建议用平板支撑运动代替仰卧起坐,以降低脊椎所受的压力。必要时,在做仰卧起坐过程中,可通过手贴耳朵或放置胸前的方式,缓解颈部受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