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妈关心hold不住 高压+高糖=承受不住

2016-11-28 19:19 今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高压+高糖=承受不住

孩子出生后,在“6+1”的高关注模式下,享受的物质给予和情感关爱超乎寻常,但同时,家长的希望和要求也给了孩子巨大的压力,成了甜蜜的负担。

爹妈关心hold不住

很多家庭,自孩子出生起,所有大人都围着一个小孩儿转。家长们在把孩子照顾得事无巨细的同时,对孩子的各种期待也与日俱增。比如,小时候,家长们最关心孩子的高矮胖瘦,大一点儿就关心谁家的孩子会唱歌、跳舞、讨人喜欢。等到孩子上学了,家长们关注的焦点又变成了谁家孩子更聪明、成绩好。

在许多家长看来,孩子的人生,万事都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必须高度重视。小旭从小就按父母制定的“科学日程表”生活、学习。如今,他上初二了,因为想“一个人走走”,小旭劝父亲不要再开车送自己上学。父亲刘先生一听,既担心路上不安全,又怕儿子放学和朋友瞎玩儿。但架不住儿子的请求,刘先生决定先在网上问网友的意见。结果,网友们纷纷跟帖,说最起码得高中之后才能停止接送。连小旭的大姑听说后,也打电话说,朋友家的儿子都24岁了,本市研究生在读,周末还是父母车接车送。本着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小旭的请求被驳回。

大四学生小米也向笔者吐槽,说这么大了,爹妈还总是把自己当作小孩子一样关注。“我妈每天晚上都给我打电话。我不仅要汇报今天吃了什么、去了哪里,还要报告自己考研的学习进度;我爸呢,虽说不像我妈那么抓学习,但一有空,他就来学校给我送水果、零食。”小米无奈,“因为这事,室友都认得我爸了。虽然室友每次都说‘你爹妈对你真好’,可我能听出来,她们口气中也在笑我不独立。”

孩子生活“超水平”

每天早高峰的公交车上,除了老年人和上班族以及个别中学生,几乎见不到幼儿园小朋友或小学生。现如今,家长们省吃俭用为孩子,屡见不鲜。很多家庭,明明是小康水平,却非要把孩子宠成富二代。家住红桥区的杜女士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好,虽说一家五口一直挤在一个小偏单里生活,但眼看孩子明年要上幼儿园了,也积极摇号,准备贷款买车。“如果到明年再摇不上号,哪怕多花点钱也得拍一个车牌。”杜女士坦言,“为了孩子,家里的消费水平已经超过了家庭实力。”

前几日,笔者在大悦城门口的公交站看到这样一幅景象:一个三四岁左右的小男孩,因为看公交车新鲜,非要坐“大车”回家。可孩子妈妈却不顾孩子哭闹,生拉硬拽把孩子塞进了路边的出租车。这样的情况并非个案,因为吃的、玩的、用的都高大上,所以看嘛都新鲜,这与真实的社会生活脱节,更别提感受民生百态、领悟父母的不易了。

钱女士家的梦梦今年4岁。虽说家庭月收入才8000元,但钱女士和她老公却舍得让孩子上月交5000元的私立幼儿园。“从怀我们家梦梦开始,我和我老公就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孩子的奶粉、衣服,全都是我海淘来的高档品牌,连早教班我都挑最好的机构、最好的课程。”一直奉行“穷养儿,富养女”的钱女士认为,哪怕他们两口子省着点呢,也要让女儿得到“真正的富养”。

“我知道,不顾家庭经济条件就给孩子‘超水平’的生活不好。但我忍不住啊!看到单位的同事都铆足劲儿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条件,我怎么忍心让自己的孩子落后呢?孩子的事儿,就甭琢磨性价比了!”钱女士明知故犯。为了不让女儿下个月的生日宴“栽面儿”,钱女士依旧花了大价钱预订高档酒店的自助餐厅。

付出只求分数回报

父母对孩子高关注、高付出后,往往需要孩子用“好成绩”来回报。然而,孩子不可能每次都表现得尽如人意,在一次次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值之后,他们很容易承受不住压力,变得厌学、害怕考试。

小婧是一名高三女生,之前住校,在新学期之初,她便向学校申请了退宿。本以为回家住能更安心地备战高考,可小婧却发现,自己和家人的摩擦越来越多。“我几乎每天都因为早上洗不洗头、吃不吃鸡蛋、晚上几点睡觉和我妈吵架。放学回家,我妈第一件事就是问我复习到哪儿了?吃饭的时候,她不问我累不累,反倒问我今天的效率高不高,需不需要请个一对一的家教!”小婧向笔者哭诉,“我觉得,在家的每一天都很难熬!我受不了我爸妈为我忙前跑后,更不敢看我爸妈期盼我考上好大学的眼神。”

在爸妈的高关注、高付出下,小婧给自己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可让小婧接受不了的是,自己的成绩不光停滞不前,甚至还偶有下滑。“你不知道,每次月考成绩下来,我是怎么走回家的。”小婧低着头说,“虽然爸妈当着我的面会安慰我,说没关系。但我经常听见,他俩在卧室因为我的成绩下滑而吵架。我想考好,可我越想,越紧张。”

和小婧一样,有的孩子直言,就怕高考时家长送自己去考场——压力太大。的确,当全家人的希望都寄托在一个人身上,压力怎么能不大呢?

后记

在我们身边,有太多父母因为爱孩子、担心孩子,寸步不离地为子女安排好了一切。但要知道,正是这些无处不在的关心,往往会带给孩子无形的压力。当1岁孩子的家长已经开始带着孩子学学学,担心他将来学习不好时,不知这孩子无忧无虑的童年还能过多久?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们看起来是为孩子好的行为,实际上却会化作孩子们承受不了的高压,让孩子们想要逃离。或许一开始,孩子们只想逃离学习、逃离考试,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就想逃离高压的源头——家长。这时候,面对长期在外地,甚至在国外读书、工作的子女,承受不住的,该是失落、孤寂的家长。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  作者:叶丹 郭维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