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伤人:操作不当还是设计缺陷

2016-11-28 19:30 燕赵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机器人伤人:操作不当还是设计缺陷

人工智能在生活中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中,对主要面向人类的服务机器人,在智能化、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都远高于其他种类的机器人产品。近日发生在深圳的机器人“小胖”意外事件,引发人们对服务机器人安全性的关注。

机器人会“伤人”?厂商称系“操作不当”

今年深圳高交会期间,网上热传一起“机器人伤人”事件。一名网友在微信上发图并配文称:“亲眼看到隔壁展台进化者小胖机器人没人操纵,自己突然跑起来,把玻璃墙给干倒了,砸伤旁边一路人,围观群众还在那儿喊‘机器人闹事啦’。”

随后,深圳高交会组委会发布公告称,由于展商工作人员操作不当,误将“前进键”当成“后退键”,导致用于辅助展示投影技术的一台机器人(又名“小胖”,北京进化者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撞向展台玻璃,玻璃倒地摔碎并划伤一名现场观众。

“小胖”的生产合作商——深圳新生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总监王韬说:“‘小胖’有两套操作模式,即机器人模式和手动模式。当天出事的主要原因是展景公司的工作人员操作不当,误将前进键当作后退键。”王韬认为“小胖”没有安全隐患:“汽车踩油门会往前开,但也有误把油门当刹车的情况发生。如果发生事故,能把责任归结到油门头上吗?”

有专家指出,不能用“油门当刹车”的比喻来看待服务机器人问题。尽管是偶发事件,但其安全隐患绝不可掉以轻心,尤其是针对小朋友和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服务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起步” 行业标准要跟上

北京进化者机器人公司相关负责人称,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机器人的动作必须符合预先设定的程序和规则。目前机器人能实现的最有自主意识的行为,是在预先设定的程序中,选择最贴近当下的场景加以实施。因此,关于机器人攻击人及相关的伦理探讨,还为时过早,“目前的服务机器人还是低端化的机器人。”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樊建平表示,我国服务机器人尚处于起步阶段,类似“玩具的智能化”。如娱乐对话机器人、扫地机器人,都是进行一定范围的单一作业。“拿安全性来说,我国的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需要大量的老人护工,是不是可以用机器人代替?机器人是不允许出错的,否则带来的可能是生命危险。”

“小胖事件”暴露了服务机器人行业标准缺失的问题。我国机器人行业标准目前仍处于探索状态,没有可比性和参照性,亟待规范。同时,机器人一旦出事谁来管?也没有明确解决方案。樊建平指出,未来我国需加快制定服务机器人的生产标准与安全标准。

机器人市场升温 更好服务人类是挑战

人类为什么要研制机器人?业界看来,研制机器人的初衷是协助人类工作,服务于人类的生活和学习。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表示,尽管科技的发展会带来无限可能,但机器人要达到能与人同样的智力水平,依然困难重重。

樊建平认为,服务机器人的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未来生活的科技水平会越来越高,生活方式也将被改变。服务机器人的目标是“服务”二字,直接与人交互,为人类提供服务。这就对机器人的机械性能、安全性要求非常高。因此,未来服务机器人的发展应先从“对物”开始,然后再循序渐进开始“对人”。据新华社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