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预计,批文速度加快意在尽快疏通IPO堰塞湖
进入11月,证监会核发IPO批文速度悄然加快。上周末证监会再度核发14家企业IPO批文,让11月份刚略过半程就已有三批企业获得批文,打破了下半年以来每月两批的“惯例”。业内人士预计,发行提速或为尽快疏通IPO的堰塞湖。
一月三批企业获取批文
11月18日,证监会又核准了14家企业的首发申请,筹资总额预计不超过64亿元。
而此前,11月4日证监会下发9家企业首发批文,筹资总额不超过45亿元;11月11日,证监会再度下发15家企业的发行批文,筹资总额不超过112亿元。这样,11月累计获批新股数量达到38只,募资总额不超过221亿元。
这意味这股灾后重启的IPO正经历年内第二次提速。今年上半年,证监会每月核发一批IPO批文,1-6月分别有7家、9家、15家、14家、9家、16家获得批文。进入7月,IPO年内首次提速,核发批文变为一月两批,7-10月分别有27家、26家、26家、28家企业获批文。而11月刚刚略过半程,就已核发三批累计38家企业IPO批文,这意味着接下来11月内下发第四批IPO批文亦很有可能。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IPO再度提速主要是监管层希望能够促进解决国内新股发行的堰塞湖问题。新股发行等待时间过长已成为诸多投行和急需证券化企业最为头痛的问题,目前仍有700多家企业待审,而实际上在2012年就保持着这种规模。
而得益于去年年底的新股申购新规,新股发行冻结资金影响不再,这也让监管层IPO审核提速没有了后顾之忧。如果按照11月的审核效率,在不考虑增量的情况下,790家排队企业将能在21个月内消化完,也就是说在一年之内,排队企业将减少约一半,IPO堰塞湖也将出现疏通。而如果以后单月的获批数量继续加大,IPO堰塞湖有望更早疏通。
投资者有望天天可打新
新股申购不再冻结资金后,证监会核发的批文已经不再成为市场的利空,反而成了投资者的利好。
按照目前监管层的发行速率,企业在获得IPO批文后,慢则一个月、快则半个月内就能开始进行申购。11月21日开始申购的两只新股星源材质、湘油泵,就分别在10月14日、11月4日获得了IPO批文,而10月28日获得批文的桂发祥在11月8日就完成了申购并在11月18日正式登陆了深交所。而11月38家获批意味着后续基本可谓是天天有新可打。
本周来看,就批量地迎来了8只新股,分别是湘油泵、星源材质、易明医药、天马科技、华安证券、三维股份、太辰光、高争民爆。而值得注意的是,本批新股的券商股华安证券,极有可能成为年内中签率第二高的新股。
华安证券极有可能创下年内第二高的中签率,原因在于顶格申购市值与中签率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华安证券本次拟发不超过8亿股,申购限额24万股,顶格申购所需市值240万元,仅次于本年度新股江苏银行的申购上限。此外,虽然作为大盘股,券商股在上市后涨停板数上不占优势,但是券商股在打开涨停板之后的表现超出预期。此前上市的三只券商股东兴证券、东方证券和第一创业,在打开一字板之后均走出了翻倍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