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11月18日讯 11月16日,商务部等10部门印发《国内贸易流通“十三五”发展规划》。《规划》全面总结了“十二五”期间内贸流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分析了“十三五”期间内贸流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根据对流通发展趋势的研判,提出消费促进、流通现代化、智慧供应链三大行动,明确了九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我国内贸流通保持较快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8%。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0万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1.8万亿元,其中网上零售额达到3.9万亿元,居世界第一位。
“十三五”时期是内贸流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规划》描绘了到2020年内贸流通的发展蓝图,强调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内贸流通转型升级取得实质进展,全渠道经营成为主流,现代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大流通、大市场体系基本形成。流通新领域、新模式、新功能充分发展,社会化协作水平提高,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增强,流通先导功能充分发挥,供需实现有效对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更加凸显,现代流通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10%左右,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年均增速7.5%左右;电子商务交易额和网上零售额年均增速分别为15%和20%左右;流通企业活力增强,创新创业能力和组织化程度大幅提高,整合供应链水平明显提高;国内外市场一体化、区域市场一体化程度明显提升,城乡内贸流通发展差距缩小;市场秩序明显好转,规则健全、统一开放、监管有力、协调高效的内贸流通体制机制基本形成。
针对“十三五”期间内贸流通发展,《规划》提出推进实体商业创新转型、提升流通供给水平、推动消费结构升级、提高流通信息化水平、加强流通标准化建设、促进流通集约化发展、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加强对外开放合作、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等9项工作任务。
围绕“十三五”时期我国内贸流通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规划》提出了7个方面的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健全管理体制机制、加大财政金融支持、调整优化税费政策、优化土地要素支撑、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统计监测体系、落实规划推进机制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