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深交所将联合港交所等公司进行第五次全网测试,诸多迹象显示,深港通最快将于11月21日正式推出。
事件
第五次全网测试启动在即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11月21日深港通有望正式开通,有券商做好了开通当日相关的活动准备。
所谓深港通,是指深交所和港交所允许两地投资者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深交所发布通知称,为确保深港通业务顺利推出,深交所联合中证登深圳分公司、港交所有限公司、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定于11月19日组织全网测试,模拟深港通业务开通首日运行场景。通知指出,各参测单位测试前务必做好系统环境和数据的备份工作。测试完成后,做好系统的恢复或上线变更核查和数据的恢复工作,确保下一交易日(11月21日)的交易正常安全进行。本次测试时间为11月19日9时至18时,测试期间港股通将模拟1个交易日、1个结算日,深市将模拟1个完整交易日的交易,1个结算日的结算。
此前深港通各方于11月12日进行了第四次全网测试。
预测
恐难等到大行情
深港通会与沪港通一样,走出一波大涨行情吗?答案是否定的。
第一,从市场反应看,2014年11月10日沪港通开通的公告发布后,沪指当日即呈现单边上扬行情,收盘上涨2.30%,深成指上涨2.13%。随即市场进入10天左右的盘整期,之后开启一轮波澜壮阔的大蓝筹行情——沪指用两个月时间从2418点攀升至3406点,涨幅达到40%左右。券商板块出现“仙人指路”行情,随后带动了银行、保险等大金融板块的走强。而对于目前的市场,光靠深港通难以带来大牛市,混改、股权转让、债转股等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进实施力度以及市场各类热点板块的持续性,才是市场进一步走强的关键。
第二,沪港通开通时市场处于底部逐步抬升的上升通道中,趋势总体向上;而目前市场自股市见顶以来经历两轮暴跌,正处于震荡盘整期,新趋势尚未形成,从趋势上来说处于下降通道中,3450点强压力位一直未获得突破。
第三,沪港通开通时场外配资行情火爆,资金跑步入场,成交量急速放大,增量资金快速增加;目前处于存量资金博弈行情,在市场上升趋势未形成之前,场外增量资金入场会比较少。
第四,当时新股营造的赚钱效应吸引场外资金疯狂入市,新股民排队开户,数量急剧增多;目前证券营业部门可罗雀。
国泰君安认为,深港通预计将为A股市场带来750亿元至1500亿元左右的增量资金,约占目前深成指流通市值8.5万亿的0.9%至1.8%,对市场短期流动性影响有限。尽管政策推出有利于短期市场风险偏好的提升,但并非决定市场走势的核心变量。
东兴证券称,沪港通运行至今,港股通余额远小于沪股通余额,这主要受港股在今年以来表现更为强势所致。考虑到美联储加息进程对港币的影响等因素,未来A股表现有望跑赢港股,预计未来北上资金量将超过南下资金量。
平安证券认为,“深港通”的开通将在长期推动A股的国际化进程。当前A股高估值、高换手、追逐热点等和国际市场不相称的局面会延续较长时间。
特色
低估值蓝筹相对受益
随着近期经济数据逐步好转,各项经济指标都出现了企稳回升的局面。根据沪港通经验,深港通前期北上资金或将驱动相关板块带来结构性的机会,受益于深港通开通的白酒、医药、券商以及“深港通”标的股票有望迎来较好的表现。
深港通概念股具有以下特征:首先是低估值、高股息标的。低估值、高股息一直是蓝筹股的优势,市场认为优质的白马股应具有低估值(市盈率<30)、高股息率>2.5%、PB小于4倍的特征。其次是QFII在深交所重仓的个股,其持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海外投资者的配置偏好。第三是券商股,2014年沪港通即将正式推出时,涨幅最大的就是券商板块,因为沪港通使交易量增加,利好券商业绩。今年以来,也曾有过两次因“深港通即将开通”的消息引发券商股集体上涨。第四是深交所上市的独有品种,港股稀缺的行业板块主要是白酒、大众消费、医疗领域以及公共事业。第五是深交所高成长、业绩良好的标的。此外一些高成长行业及业绩良好的深市标的也将会是港资投资热门。
另据了解,深股通范围涵盖部分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上市公司股票,凸显新兴行业集中、成长特征鲜明的市场特色;港股通范围涵盖部分恒生综合小型股指数的成份股,为境内投资者提供更为丰富的投资选择。
观点
深港通不会导致资金外流
深交所总经理王建军近日指出,深港通启动在即,将为各国投资者参与中国经济提供新的机会。王建军称,深交所是中国大陆两大交易所之一,拥有市值超过22万亿元人民币,今年股权融资列全球第二位,交易量排世界第三,是支持创新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近3年来,深交所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良好,创业板这两个指标今年更是高达32.4%和44.3%,充分展现了中国新经济的巨大活力,而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在深圳市场的开户和持股都增长了接近1倍。
今年9月30日晚,证监会正式发布《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若干规定》,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有了重要规章。10月11日,深交所、港交所、中国结算和香港结算,在深圳共同就深港通签署《四方协议》。《四方协议》是深港通的框架性协议和基础文件,协议中明确了各方权利义务,内容涵盖深港通股票交易、结算、存管、市场监察等各方面主要的业务安排,是四方就深港通交易结算运行机制达成全面共识的重要成果。
在回应近期市场对内地资金外流的担忧时,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指出,沪港通、深港通机制不会造成资金外流,人民币一直在“封闭的”系统之内,当港股通股票出售后,人民币将返回内地账户,因此沪港通、深港通“不是资本的离境工具、入境工具,是纯粹的投资工具”。文/本报记者 刘慎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