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11月11日)是神舟十一号飞行乘组进入组合体第二十四天。我是新华社太空特约记者、航天员景海鹏。
听说有很多网友关心我们在天宫种植的生菜,今天我就具体和大家讲一讲。
航天员中心环控生保研究室副研究员王隆基解说:选择栽培生菜有以下原因:一是生菜的生长周期是一个月,这一次在轨时间恰好是30天;二是生菜在地面上的种植技术比较成熟;三是生菜可食用,在后续的在轨实验中可以作为食材;四是生菜是老百姓比较常见的植物,有利于进行科普宣传。
今天做的是一些常规照料工作,主要是检测栽培基质的含水率、养分含量,灯光照射以及用注射器往基质推入空气。注入空气是为了让生菜的根部呼吸到新鲜空气,有利于植物的成长。我们就像是太空的“农民”,每天至少都要花10分钟的时间来照料生菜。
另外,在太空种生菜使用的基质和地面的土壤是不一样的,我们用的是蛭石。
王隆基解说:蛭石是一种矿物质,吸水性非常好。它密度小质量轻,便于携带上天。
植物栽培是在我们进入组合体的第二天开始的,首先我们需要安装栽培装置,就像是搭积木一样,把装置的各个部件组装成一个白色箱体。
王隆基解说:白色装置的固件是3D打印的。它上面有两个器件,一个用来测量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参数,另一个用来在植物生长后期在封闭情况下测量植物光合作用。
接着我们就会浇水、播种。
在天上播种的方式和地面不同,地面一般是先播种后浇水,但由于我们带入太空的白色单元格是硬质材料,只有吸水软化后,种子才能放进去,所以我们是先浇水后播种。
播种完后,我们会在装置里铺上一层保鲜膜,就和种庄稼的地膜一样。它的作用是保护植物,防止水分流失。
在进入组合体的第五天早上,我们发现种子发芽了。
我们第一次给生菜间苗和补水是播种后第六天。间苗那天,我和陈冬兄弟发现生菜长得特别新鲜,看着比地面的要绿一些。
过了3天后,我们开始了第二次间苗和浇水,这时每个单元格就只有一棵菜苗了。每次浇水使用的是注射器。
有网友提问,在太空,生菜生长的方向会发生变化吗?长得怎么样了?
在这里,我要告诉这位网友,我们种植的生菜和地面是一样的,也是向上生长的,而且长得好像比地面更高一些。
王隆基解说:虽然太空是失重环境,但是因为植物有趋光性,所以它依然是朝上长;同时植物还具有趋水、趋肥性,它的根部就会朝着富有水分和养分的基质生长。
听说有网友很好奇,种出来的生菜能吃吗?
这次我们种的蔬菜是用来做实验的,暂时不食用。我相信经过研究,以后我们在太空种的各种蔬菜,肯定是可以吃的。我也期待着在太空吃上自己种出来的蔬菜。
王隆基解说:这次是我国首次在太空人工栽培蔬菜,暂时不让航天员食用。我们要把植物采样带回来,进行生物安全性检测,比如检测植物表面的微生物是否超标。只有检测合格后,我们才会在下次实验中考虑让航天员食用栽培的蔬菜。
据新华社天宫二号11月13日电
这是航天员在天宫舱内查看白色装置内栽培的植物 新华社︵中国航天员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