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冷,不少市民都在购置保暖被,在你开始“买买买”之前,我们想给你提个醒。
11月初,重庆晨报记者在淘宝天猫商城搜索“保暖被”,并选购了5床搜索排名靠前的保暖被。收到货品后,记者将它们送到重庆市纤维检验局进行质量检测,结果却是一床比一床让人发“冷”。
“一级长绒棉被”里掺杂再加工纤维
很多人在选择保暖被时,都会首选棉被。记者在天猫商城的“馨韵雅兰旗舰店”选购了一床销量排名靠前的新疆一级长绒棉被,产品销售原价250元,优惠价74元。
然而,记者收到的实物却和网店上的棉被照片相差较大,颜色、形态都不如网店上的样品。同时,这床棉被没有产品标签,消费者无法了解棉被的纤维成分、生产厂家、执行标准等信息。
检验人员用棉被的强制执行标准——GB18383-2007《絮用纤维制品通用技术要求》对这床棉被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棉被中掺有标准明确禁止使用的再加工纤维。检验人员说,再加工纤维可能来自被污染的纤维下脚、废旧纤维制品等。
也就是说,这床“一级长绒棉被”的原料不符合国家强制标准要求,因为棉被掺杂再加工纤维,消费者使用后,可能会出现皮肤过敏等情况。
“天然”保暖被所用材料竟都是化纤
在网上选购保暖被时,记者发现,除了常见的棉被、羊毛被之外,还有一些名称看起来很“天然”的保暖被。比如,水貂绒被、羊羔绒被、羽丝绒被……
记者在“北极绒家纺旗舰店”购买了一床羽丝绒被,原价263.34元,优惠价79元;在“tucano夜寐专卖店”购买了一床羊羔绒加厚冬被,原价368元,优惠价79元;在“兰花情旗舰店”购买了一床欧式水貂绒被,原价528元,优惠价69元。
上述三床保暖被在网店的产品宣传页面上都有对这些“天然”材料的描述。比如,“加厚羊羔绒,手感细腻”、“温暖柔软水貂绒”、“优质细密羽丝绒”……然而,这些名称看起来很“天然”的保暖被,成分含量的检测结果却都是100%聚酯纤维,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化学纤维:涤纶。
民生质量实验室专家服务团专家、重庆市纤维检验局检验科科长彭世雄说,网上销售的这些称为“天然”的保暖被,都是在打擦边球,很容易误导消费者。
按照国家标准GB5296.4-2012《消费品使用说明 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要求,产品应标明名称,且表明产品的真实属性,应使用不会引起消费者误解或混淆的名称。显然,上述的这些“天然”保暖被并没有按照国家标准执行。
保暖性能与厚度蓬松度等也有关
保暖被的保暖性能是很多消费者选购保暖被时最看重的部分,我们也实测了5床保暖被的保暖性能。
保暖性能检测实验模拟了人体温度环境,以观察保暖被样品的保温率。为了能更有比较性,这次选购的5床保暖被重量都是5斤左右。
试样放置在电热试验板(试验板温度模拟人体温度,为35.5oc-36.5oc)上加热,保温仪处于密闭环境。在实验条件达到稳态后,保温仪内部感应装置开始自动测定数据,检测试样的热流量,计算出热阻值,从而得出试样的保温率。“热量流失得越少,保温率就越高。”检测人员说,完成一个样品的实验,大约需要2小时。
检测的结果让人有些意外。保暖性能最好的并不是棉被、羊毛被,而是羽丝绒被。检测结果显示,羽丝绒被保暖率达到91%,棉被为89.6%,水貂绒被为87.8%,羊羔绒被为87.1%。
记者选购的“俏精灵旗舰店”冬季加厚保暖澳洲羊毛被,虽然在产品宣传广告上多次强调保暖性能好,但是保暖率却垫底,只有82.1%。
检测人员解释说,保暖被的保暖性能不仅取决于被子的原料成分,还与被子的厚度、蓬松度等有关。加厚保暖的羊毛被就是5床保暖被中最薄的一床。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羊毛的密度高于化纤,所以同样重量、长宽相同的羊毛被与化纤被相比,羊毛被要薄一些,影响了保暖性能。
彭世雄建议,消费者在网购保暖被时,不能只看价格和网店的宣传广告,一定要看清楚产品的成分含量和网友评价等信息,货比三家。本报记者 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