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审查权下放 各式“乱象”要当心了

2016-11-08 16:28 山东商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电影审查权下放 各式“乱象”要当心了

2016年,中国电影票房已达390多亿元,观影11亿多人次。有预测,2017年中国电影票房将超越北美,跃居全球第一。2018年,更多外国影片可能进入中国电影市场……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势下,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三次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于11月7日获表决通过。

电影审查,专家意见是关键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已于7日在北京闭幕。会议以146票赞成、1票反对、8票弃权,表决通过了电影产业促进法。

该法第十三条规定:拟摄制电影的法人、其他组织应当将电影剧本梗概向国务院电影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电影主管部门备案;其中,涉及重大题材或者国家安全、外交、民族、宗教、军事等方面题材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电影剧本报送审查。

为了防止各地审查管理和审查结果的标准与尺度把握不一致,电影产业促进法在下放审批权限的同时,规范了电影审查标准的制定和公开的程序,在本法第十八条还设置了出现争议的情况下再审的条款,即电影审查应当组织不少于五名专家进行评审,由专家提出评审意见。法人、其他组织对专家评审意见有异议的,国务院电影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电影主管部门可以另行组织专家再次评审。专家的评审意见应当作为作出审查决定的重要依据。

偷票房,天价片酬再也不行了

电影《叶问3》涉嫌票房造假受调查揭开电影市场乱象冰山一角。有统计表明,过去几年全国电影票房至少有一成被“偷走”。在电影高票房背后所隐藏的这些“注水”“泡沫”,不仅对消费者产生误导,还成为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真实状况的“障眼法”。

加强对票房收入的监管、让虚报瞒报票房收入行为承担相应罚责,电影产业促进法明确,电影发行企业、电影院等应当如实统计电影销售收入,提供真实准确的统计数据,不得采取制造虚假交易、虚报瞒报销售收入等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观众,扰乱电影市场秩序。法律同时规定了相应的处罚,其中规定:“违法所得50万元以上的,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此外,艺人涉“黄赌毒”、演员天价片酬等行业乱象,社会负能量明显。为加强电影从业人员自律,法律作出明确规定:“演员、导演等电影从业人员应当坚持德艺双馨,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恪守职业道德,加强自律,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国产电影放映不得少于三分之二

据悉,2016年上半年备案电影209部,大大高于2015年同期;出品完成片数量52部,超过2015年全年——这组来自上海的数据,可谓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激活创造性的鲜活例证。

“简政放权、激活市场是电影产业改革推动的重要方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阎晓宏说,这次通过制定电影产业促进法把实践中已经推行的改革举措写入法律,比如减少审批项目、降低准入门槛等,法律没有新增设行政审批项目,同时还取消了电影制片单位审批、摄制电影片(单片)许可证审批等行政审批的项目。

当然,在简政放权的同时,电影产业促进法也应注重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力度。扶持国产电影,让其沿着健康、理性轨道前行。如法律明确,国家支持创作、摄制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题材电影;国家引导相关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基金加大对电影产业的投入力度;国家实施必要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电影产业发展。法律还明确提出电影院放映国产影片的时段要求,电影院应当合理安排境内法人、其他组织所摄制电影的放映场次和时段,并且放映的时长不得低于年放映电影时长总和的三分之二。 宗禾

责任编辑:张博(QF000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