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国务院再度出拳,颁布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文件的出台,无疑是对互联网金融开始了实质性整顿。目前,北京、上海、深圳、宁波等城市均已开展了整治行动,暂停互联网金融类公司注册,行业全线进入到“清存量”阶段,并收到了一定成效。例如,超高收益率几乎已绝迹江湖,P2P网贷领域的综合收益率已经跌破年化10%。而在此前,年化20%、30%甚至更高收益率的比比皆是。
当然,业内不少人对重拳打击互联网金融违规犯罪产生质疑,因为严厉的监管确实“吓跑”不少自知无法满足条件的平台企业。2015年以来,国内P2P网贷机构数量已经从3000多家下降到2000家左右。还有不少人担忧行业是否将提前“步入冬天”,甚至导致互联网金融领域出现大面积萧条。
青蚨集团董事长徐东亚认为,当前专项整治的目的就是把互联网金融中有问题的企业淘汰出去,把真正有价值企业留下,因而必须扎紧制度的笼子,让监管更有力。
事实上,此前颁布的一系列法规也提前将风险暴露,有助于行业不良问题快速清理,为规范运营的平台营造更健康的经营环境,让行业更加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徐东亚表示,互联网金融企业必须认识到,“擦边球”只是一时之计,随着互联网行业不断规范完善,灰色空间只会压缩。那些守不住“政策风险”底线思维的平台机构,未来将难以在互联网行业中赢得竞争力。
“但在扎紧制度的笼子同时,监管部门也应该铺好行业创新的路子。”徐东亚说。真正的互联网金融创新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以及数据优势,能够更好地优化现有金融服务,创造以前无法实现的服务方式,最终服务到传统金融之前难以覆盖到的广大小微企业以及普通投资者,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普惠性。“青蚨资产最近参加了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举办的一期‘小微金融风险信息共享平台接入培训班’,我相信这类培训对于提高平台的业务能力和风险防控水平,以及更好的理解行业最新政策要求和技术发展趋势都是大有裨益的。”
徐东亚进一步说明,如果没有金融监管的存在,互联网金融的风险肯定不容乐观,而正是金融监管的存在,才能保证互联网金融继续保持创新、快速发展的潜力。所以,金融监管不仅不会妨碍互联网金融创新,反而是互联网金融创新的保护伞。所以,监管部门以及各相关协会组织举办的论坛、培训无疑为行业的健康发展铺好了创新之路。“这是各个平台急切需要的,也应该是当前金融监管的一个重要方向。虽然目前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道路会很艰难,但因为有着众多新老客户的信任和支持,青蚨人从不缺乏创新勇气和动力,未来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