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新股业绩近四成下滑 A股上市公司现量增质降苗头

2016-11-03 08:28 北京商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从每年A股整体业绩报告可以看到,当年的业绩往往比往年的业绩会出现一定的上涨。而助推A股业绩整体上涨的原因则是来源于每年新增的上市新股,这些刚上市的新股往往都是一些盈利能力较好的优质公司,也是各行业里的佼佼者。但随着证监会对“业绩下滑不再成为阻碍上市公司上市标准”的新政出台,上市公司数量增加质量下滑的现象也开始显现。

去年新股业绩近四成下滑

2013年IPO停摆一年,2014年开始步入正轨,当年共有125家公司上市。而爆发期则是2015年,2015年全年共有223家公司完成上市。但值得注意的是,许多2015年上市的公司,2016年前三季度业绩就出现了下滑。同花顺数据显示,2015年上市的新股中,2016年前三季度业绩出现同比下滑的上市公司共有82家,占当年上市的公司总数比例为36.77%,占比近四成。

也就是说每10家公司里就约有4家上市次年就出现了业绩下滑,同时2016年上半年业绩同比出现下滑的上市公司数量为89家,占当年上市的公司总数比例为39.9%。

同花顺数据显示,2014年上市的125家上市公司中,2016年前三季度业绩出现下滑的有39家,占当年上市公司总数的比例为31.2%。

单就2014年和2015年的数据对比来看,虽然2015年上市公司数量翻了近一倍,但是上市公司业绩下滑的比例却超过了一倍。

截至11月2日,2016年共有151只新股完成上市,就2016年前三季度业绩来看,其中有40只新股出现了业绩下滑,占2016年上市公司总数的26.49%。市场人士表示,按照目前一个月约22家公司上市的节奏来看,2016年全年上市公司的数量应该会在200家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在那些2016年前三季度业绩出现同比增长的2015年上市公司中,还有一些是出现了净利润增长率连续下滑的公司,也就是公司业绩增速在放缓,这也是公司业绩增长出现瓶颈的表现之一。

与审核方向转变有关

2016年1月20日,证监会发审委举行了2016年第十次发审会议,当日,宁波海天精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常熟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北振华化学股份有限公司3家公司上会,最终全部过会,值得注意的是,振华股份2015年上半年业绩比2014年同期下滑64%。

2015年6月10日上会的道森股份,公司当期业绩就出现了下滑,但是证监会并没有关注公司最新业绩,而是选择了让公司过会,最终导致道森股份上市一年就出现亏损,但是公司仍旧有着7.98倍的市净率。

实际上,证监会发审委审核企业过会的标准已经不再将业绩下滑视为过会的硬性标准,比如2016年9月13日顺利过会的贵州永吉就是连续出现业绩下滑,但仍旧能顺利过会。

在市场开始关注到证监会发审新规下IPO过会越来越容易、个别企业业绩下滑明显也能过会现象后,监管层也对此做出了回应。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直言不讳,这实际上反映了市场希望监管机关为投资者决策“背书”,而长期以来,监管部门对业绩下滑只关注两点:一是关注业绩下滑是否导致发行人不符合发行条件;二是关注业绩下滑的原因是否充分披露,风险是否充分揭示。只要不影响发行条件,且在招股说明书中进行了充分披露、充分揭示风险,就不会构成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实质性障碍。

从监管层的态度以及实际行动中可以看出,目前业绩下滑已经不再是阻碍企业过会的实质障碍,而这也是导致上市次年就出现业绩下滑的公司数量增加的主因。

实行外松内紧策略

截至11月2日,2016年来共有179家公司上发审会,其中只有13家公司被取消审核或者不予通过,也就是说2016年来IPO过会率达到了92.74%。

而超九成的过会率也是2015年来保持的常态,与2014年及往年相比,2015年以来过会率明显上升,被否率大幅下降。2014年,证监会共审核了120家企业IPO事宜(另有5家审核会后事项),其中10家被否,占比8.33%,109家通过,占比90.83%,一家暂缓表决。

事实上,2014年相较此前年度,过会率已经有所提升,2013年IPO停牌一年是一个分界线。业内人士表示,这或许与2013年暂停IPO,并对排队公司进行了财务抽查有关。经过这轮严厉的审查,以及一年的排队,在宏观经济下行期,能够留下来依然坚持IPO的企业质地一般都不错。

不将业绩下滑作为阻碍企业上市的标准是监管层审核的一个转变,当然,在高过会率下,监管层在其他地方加强了审核的严格度,近日来,从源头堵住首发项目“带病申报”的问题多次被提到,监管层在今年6月启动了“史上最严格的IPO核查”。有业内人士透露,这一轮核查基本覆盖了所有的IPO在会项目,重点针对那些净利润较低、规模较小、排队时间较长的项目,如果不符合要求,都会劝企业主动退出,如此也造成了很多企业主动申请终止审核,最终表现出外松内紧,只是这种外松内紧下的高过会率会不会最终影响到上市公司的质量还很难说。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如果企业在申报时,通过粉饰财务报表、隐瞒或有债务、掩盖真实情况等方式,意图包装上市,导致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准确、有遗漏乃至欺诈发行,则明显违反法律规定的信息披露真实性义务,发行人和负有责任的中介机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业绩遇瓶颈公司要警惕

10月25日刚上市的次新股和科达,在上市后的首份三季报中就表现出了业绩下滑,公司2016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945万元,同比下滑12.63%。

对于投资者来说,在监管层都无法确定IPO公司上市后业绩是否会变脸的情况下,自己该如何区分那些潜在业绩变脸的公司呢?在业内人士看来,首要的就是避开招股书中业绩增长出现瓶颈的公司,尤其行业增长有限的公司。

2015年上市的公司中,2016年前三季度业绩下滑幅度最大的为创业板公司东杰智能,实际上公司招股书中的业绩表现还是较为良好的。公司招股书显示,2012-2014年,公司分别实现净利润为4991万元、5316万元和5411万元。虽然表现出上涨,但是上涨程度有限,公司在2015年5月22日过会,上市首年业绩同比下滑32.86%,2016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5072万元,同比下滑331%。

东杰智能的业绩增长瓶颈在上市后转变成了业绩滑铁卢,公司目前的市值相比上市之初也遭到了腰斩,但是仍旧表现出一定的高估。和东杰智能相似的还有2015年6月11日上市的韩建河山,公司在上市首年业绩下滑73.91%,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665万元,同比下滑229%。

道森股份2015年12月10日上市,公司招股书中业绩表现出的是先降后升,最终上市首年公司业绩就下滑74.36%,今年前三季度道森股份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3838万元,同比下滑221.25%。

北京商报记者彭梦飞/文韩玮/制表

责任编辑:李继业(QF000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