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等部门通过广场咨询活动,指导老人如何防诈骗。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养生成为老年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然而,本该安享晚年的老年人却成为一些不法商家“忽悠”、欺骗的对象。
近日,记者从江门市消委会和12315投诉举报中心平台了解到,今年上半年以来,江门市各级消委会和12315投诉举报中心平台共接到老年消费投诉25宗,有效处理25宗,为老年群体挽回经济损失10多万元。
据介绍,目前老年消费纠纷主要集中在通过杂志、广播和电视等媒体购物被骗,参加健康讲座、义诊等被“忽悠”,经不住诱惑贪小便宜上当等。
老人被诱购买数万保健品 儿子怒砸店
日前,在江门市区某销售保健品的专卖店发生一宗打砸事件:一名男子带人将该门店的玻璃门等砸烂。而事情的原委是该专卖店诱导该男子的母亲一次性购买了数万元的保健品。
据记者了解,去年该专卖店的销售人员以健康检查等为由,邀请该男子的母亲到店体验,而后,销售人员以健康养生为噱头,诱导她一次性购买了五六万元的保健品,事实上,这些所谓的“包治百病”保健品只是含有营养价值的食品。
在该男子知道母亲上当后,到专卖店理论,专卖店经营人员以老人自愿为由拒绝退货退款,引发纠纷。后经过双方协商,专卖店退货退款了结此事。
记者从江门市消委会和12315投诉举报中心平台了解到,今年上半年以来,江门市各级消委会和12315投诉举报中心平台共接到老年消费投诉25宗,为老年群体挽回经济损失10多万元。
据介绍,目前老年消费纠纷主要集中在通过杂志、广播和电视等媒体购物被骗,参加健康讲座、义诊等被“忽悠”,经不住诱惑贪小便宜上当等。
警惕推销六大骗术
江门市消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前部分保健品质量低劣,广告宣传名不符实,营销中存在严重虚假夸大现象,危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希望广大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擦亮双眼,提高识别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骗术一:“免费”午餐
在各种违法推销保健品的手法中,以“免费”为诱饵来吸引老年人的手法最具有欺骗性。通过“免费”旅游、“免费”赠物、“免费”聚餐、“免费”体检等等,让老年人放松心理防线,最终掉入消费陷阱。
骗术二:虚拟机构
一些通过虚假宣传、高价推销伪劣保健品的不法分子,借虚拟或者冒用机构的名义举办所谓的健康讲座。此类健康讲座一般被冠以“中华×××协会”的名头,骗取老年人信任,推销高价保健品,从而赚取黑心钱。老人可通过上网查询这些机构是否有官网,向该机构的主管单位核实真伪;或直接咨询当地相关部门。
骗术三:利用“亲情”
目前,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老年人渴望交流、渴望亲情,这种人性本能的需求,常常被不法分子扭曲地利用。老年人不要轻信飞来的“亲情”,把别有用心的假“女儿”、“儿子”当真;子女也应常回家看看,关爱父母。
骗术四:“养生专家”
“养生专家”、“医学专家”、“义诊”、“免费体检”等词眼经常充斥在各类吸引老年消费者的“免费健康讲座”中。老人应树立科学的健康观,有病找正规医院,保健品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骗术五:“洋品牌”忽悠
一些公司利用部分人崇尚“洋品牌”的心理,拿“洋品牌”为噱头来销售保健枕、保健席、保健毯、保健床垫等五花八门的物品,被冠以“保健”二字价格就会翻番。老人购买商品应注意产品的标注标识,查看国家批准文号。
骗术六:保健养生假理论
一些不良厂商利用老人注重养生的心理和不懂保健与治病的区别,利用保健养生假理论对老年人“洗脑”。事实上,食品、保健品、药品是不同概念的商品,老年人切勿轻信,健康应依靠合理饮食和体育锻炼,有病到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