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熊孩子背后都有个熊家长

2016-10-25 19:13 呼和浩特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熊孩子背后都有个熊家长

说到亲子育儿读物,《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可能是众多家长的必读书。这本书于2009年出版,仅在中国大陆已销售近700万册,让尹建莉多次登上作家富豪榜。7年后,《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自由的孩子最自觉》诞生,值此机会尹建莉接受了专访,谈了她对“怎样做一个在职妈妈”的看法。

教育理念到位了

但认知没到位

记者:《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问世后反响很好,能聊聊这本书的诞生以及理论基础么?

尹建莉:这本书的起源与我个人教育女儿的过程有关系,虽然我是学教育的,大学毕业后也一直有在讲台上教书,但大学里那些课程并不足以指导具体的生活。当我有了孩子,面对着女儿时,我突然发现自己懂的不够,到处寻找书充实自己。遗憾的是我没找到一本直接指导我如何教育孩子的家庭教育类图书。

现在人们说“熊孩子”这个词,认为是家长不管孩子导致孩子“熊”。其实这个判断和归因都是错的。首先没有天生的“熊孩子”,其次熊孩子绝不是因为父母不管所致,恰是过度管制所致。举一个例子,我见过一个在包厢里脱裤子撒尿的男孩,当时孩子已经六七岁。平时他的家长管教很严,孩子平时在父母面前很乖,但只要有机会就会表现出“没教养”。那天随父母出来吃饭,看大家吃得热闹,知道自己干坏事家长也奈何不了他,就故意那样挑衅。事实上,儿童天性纯洁善良,在家里越是得到自由和尊重的孩子,在外面就越得体。可以说,熊孩子背后都有个熊家长。这里说的“熊家长”不是说这些家长自身素质不好,往往相反,这些家长作为社会公民本身很得体,只是作为家长,他们和孩子的相处方式不对。

学好处理亲子关系

对婚姻关系也大有益处

记者:你曾说过夫妻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底色,那么婚姻关系与亲子关系怎样互相作用的呢?

尹建莉:应该说,夫妻关系的质量与儿童教育质量成正比,因为亲子关系与婚姻关系一样,都是人际关系。很多情况下,一个完全不会跟配偶相处的人,多半不会跟孩子相处。所以,有了孩子之后,学会跟孩子相处,对婚姻关系也有很大的益处,教育教给我们的,不仅是如何教育孩子,还可以让我们学会如何跟配偶相处,乃至如何跟同事、朋友相处。人生活在关系中,一种好的关系可以带动另一种好的关系的建立。可以说,好的夫妻感情本身就是好的教育的一部分,但如果遇到教育冲突,第一,不要觉得是坏事,要珍惜这个学习过程;第二,不要让冲突一直存在,要寻求解决达成共识。结婚时,每个人都是奔着白头到老去的,但如果夫妻双方实在处不来,矛盾长期不能解决,那么以给孩子完整家庭为借口让婚姻苟延残喘是不公平的,反而会让孩子有负罪感,觉得父母的不幸福是自己造成的。父母不如体面地分开。

我用整整一本书讲了自己的“窍门”。现在在职妈妈很普遍,很多人会选择把孩子丢给老人看管,自己做甩手掌柜。我一直建议家长尽量亲自带孩子。不是说一定做全职妈妈,但要保证每天能见到孩子。时间挤一挤就有了,只要你坚定自己的态度。孩子真正完全依赖你的时间没几年,如果在他小的时候不耗费心血,长大后可能会花费更多精力去纠正。

让孩子也成为

生活中重要的决策者

记者:很多家长在亲子过程中发现,与孩子的相处是教学相长,你作为教育专家有没有从孩子身上受教的时候?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

尹建莉:在我的家庭生活中,女儿跟我们家长一样都是重要的决策者。从小到大,我们在很多事情上都要和她商量,甚至是买房或者做什么重要决定的时候都有她的决定权。在此过程中孩子的判断力经常让我惊讶,因为她没有成年人对于面子的瞻前顾后,决定反而很干脆,直指核心。

印象最深的是,她考大学时想学一个她一直喜欢的专业,但我们了解下来知道,清华的这个专业的分数要比清华录取线高20-30分。北京当时是考前报志愿,她不能保证自己一定能进这个专业,就打算报另一所大学的这个专业,这样就比较有把握。她的班主任老师力主她报清华,我也希望她报清华,但她跟我说:妈妈,大学只伴我四年,但专业伴我一辈子,我觉得先选择理想的专业更重要。她最后如愿以偿,进了一所也很好的大学,被理想的专业录取。这件事让我对孩子刮目相看,我觉得她的虚荣心比我更少。“实事求是”四个字是我这一生都希望孩子记住的,就是放下面子跟虚荣,做一个独立思考的人,我想她做到了。

为什么教育是必需的,它的作用就是让一个人从小长正了,不要长歪,它要做的是奠定一个人一生的生活状态,而不是到末端去解决。 据《东方早报》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