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浑身痛,忍还是不忍? 医生解读关于疼痛的那些误区

2016-10-24 19:10 北京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老年浑身痛,忍还是不忍?

“痛彻心扉”、“痛并快乐着”、“痛不欲生”……“痛”,是每个人都曾有过的感觉,也是呼吸、脉搏、体温和血压之外的生命第五大体征。

作为每个人一生中体验最早、最多的主观内在感觉,“痛”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也是多数人一直很片面了解的问题。今年的10月17日至23日是“中国镇痛周”,对于痛,专家的认知是这样的:大多数时候,疼痛是一种良性信号传导,使人们感知危险,知晓不良刺激,趋利避害;另一方面,长期被疼痛困扰也就是慢性疼痛,就属于病态,会造成生活质量下降,损失劳动能力,还会进一步造成情绪及心理甚至是社会问题。

癌痛就要忍?

止痛也许是维持生命尊严的最后要求

年龄越高,疼痛越常见。癌症患者中,癌痛的患病率非常高,但遗憾的是很多患者特别是男患者,往往不会提到自己的疼痛,“怕别人轻视他”,但也有人愿意表达自己的疼痛。王先生78岁的父亲刚刚因为癌症去世,“他临去世前的三个月最主要的症状就是疼痛。”王先生问他的父亲,“爸,您有什么要求?”老人说:“别的要求没有,让我别疼就行了。”

在我国,每天有1.2万新增的癌症病人,60%以上的人都伴有疼痛,70%以上的癌症病人癌痛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疼痛程度数字评估量表》将疼痛分为10级,而癌痛在这一评估体系里常常表现为中重度疼痛,部分癌痛患者的疼痛程度甚至会达到10级。实际上,能够接受治疗的癌痛患者非常少。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发布的新版《疼痛患者教育手册》特别指出了由于患者和家属甚至某些医务工作者过分担心使用阿片类药物会造成依赖和成瘾,很大程度限制了规范化的镇痛治疗。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副理事长秦叔逵教授说,“癌痛的病因很复杂,发作时患者往往感到痛不欲生,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加重病情。”疼痛不仅会影响癌症患者的体质,降低他们的身体机能和对肿瘤治疗的耐受力,还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精神负担。“如何控制疼痛已经成为癌症治疗中的重要一环,甚至是癌症晚期患者追求生命最后尊严的唯一要求。”有的癌症患者或家属担心止痛药物成瘾,但研究表明,用于癌症患者的阿片类药物(吗啡)是不会让癌症患者成瘾的,“没有病的隐君子用吗啡会产生欣快感,但癌症患者已经疼到了深渊之中,用药只会让他们从深渊回到人间。”

看病疼点很正常?

其实医疗可以很舒适

50岁的赵先生是一个老胃病患者,按照医生的建议,他每年都会去做一次胃镜。以前做胃镜的体验让他非常痛苦,“嗓子的异物感让人想吐,但又不能吐。”后来他才发现,可以做个“无痛胃镜”,在麻醉药的帮助下,曾经让赵先生有点恐惧的做胃镜,竟然“睡了一觉”就结束了。其实,这也是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今年倡导的“舒适化医疗”的一部分。现在不仅做胃镜可以做到无痛,做肠镜检查、支气管镜检查等,都可以在无痛中进行。

虽然很多医疗过程都可以在无痛中进行,但也有一些领域“无痛”进展得很慢。十多年前,一个剖宫产的妈妈生了宝宝之后,只能咬牙忍受术后的疼痛,现在,剖宫产分娩宝宝的妈妈们都会在背部背上一个镇痛泵,通过小剂量、持续地给药,让剖宫产的妈妈度过术后最难熬的24小时。但绝大多数自然分娩的产妇,在生产过程中依然要忍着剧痛,甚至痛到没有尊严。北京医学会麻醉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妇产医院麻醉科主任徐铭军说,目前欧美发达国家无痛分娩率超过85%,但在我国尚不足1%。徐铭军分析说,这与一些医院麻醉科人手不足有关,也与产妇的理念有关。“有的产妇担心麻醉药会对孩子有不良影响,实际上分娩镇痛使用的麻醉药剂量只是剖宫产使用麻醉药剂量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麻醉的风险比剖宫产要小得多。”

生孩子也就是分娩的英文为“labor(劳动、工作、苦干)”,这说明生孩子还真是个力气活。从疼痛的分级来看,分娩的疼痛达到了10级,仅次于烧灼的疼痛。“全面二孩”时代来临后,更多的新手妈妈愿意选择自然分娩,什么时候产妇生孩子时不用再大呼小叫,才能更好地体现出产科的人文关怀。

得病才会痛?

健康人也要重视痛的信号

73岁的刘女士身体状况还不错,就是稍微有点胖。为了减肥,她迷上了大步走。有段时间,她的膝盖疼得厉害,她也没多想,自己认为就是天气凉了,“老寒腿”发作了,“年轻的时候,我就是个铁姑娘,现在这点痛算什么。”刘女士这样坚持的结果,当然不是好结果:走了一年后,她到医院偶然检查时,才发现膝关节已经严重磨损,最后不得不接受手术治疗。

55岁的董先生最近也迷上了走步,一天至少要走一万步,有时甚至要走两万步、三万步。一段时间之后,他的腿时不时地就发个小脾气,“疼!”他不得不到望京医院就诊。望京医院骨科主任陈卫衡说,像董先生这样因为运动导致骨骼肌损伤的人还真不少,“来骨科看病的患者中,三分之二都是因为各种各样的骨骼肌疼痛来找骨科医生的。”短期来看,骨骼肌疼痛会让患者睡不好觉,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长远来看,如果疼痛一直未能得到有效治疗,则可能带来退行性病变,甚至可能致伤致残。陈卫衡说,骨骼肌疼痛的患者不用上来就吃止痛药,而是首先考虑外用止痛药,比如外敷膏药等。在外用药物治疗不见效的情况下,再考虑口服用药、注射用药、手术治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特别是平时很健康的人,日常生活中要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不良的坐卧姿势、长期伏案工作不运动等,才能更好地预防骨骼肌疼痛的发生。”喜欢运动的人,要注意运动适量。运动后如果出现疼痛可以观察一两天,观察之后还不能缓解的就需要请专业医生来帮助,选择合适的外用药或者其他治疗手段。

无痛的世界一定好?

乱吃止痛药可能会掩盖病情

遭遇疼痛,有人选择忍耐,但也有人一分钟都不能忍。朱女士是位偏头痛患者,因为家中的长辈也有人常年偏头痛,她一直认为自己的头痛是家族遗传性质的,所以遇到头痛剧烈难忍时,就服用几片止痛药。一开始,一片止痛药就能让自己睡个好觉,后来发展到一次要服用两片,再后来要一次服用三片。一次偶然的机会,朱女士到医院就诊时提到了自己经常头痛的症状,还特地说明自己很可能是家族遗传性的偏头痛。但在医生看来,朱女士的诊断太草率了:“排除过脑部肿瘤吗?排除过血管畸形吗?排除过颈椎疾病吗?排除过高血压吗?”没有做过任何检查,就使用止痛药,不仅有可能掩盖疾病,长期滥用止痛药甚至还有可能造成肝肾损伤。

对于疼痛,止痛是一种人们的正常反应。但有些疼痛,乱吃止痛药很可能延误诊断。胃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引起胃痛的原因包括胃穿孔、胃溃疡、胃出血等严重上消化道疾病,随便使用止痛药,不仅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还有可能对胃造成二次损伤。痛经也是育龄女性常见的症状,如果是原发性痛经,疼痛难忍时可以服用止痛药;如果是继发于各种病变的痛经,比如说因为盆腔炎、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卵巢囊肿等病变引起的痛经,盲目服用止痛药就会掩盖病情,因此,不管是什么痛,一定要先去医院诊断清楚再用药,否则止痛药可能会给你造成新的痛点。本报记者 贾晓宏

新闻链接

看“疼痛”应该注意什么?

1.遇到疼痛应该去正规大医院的疼痛科、神经科、骨科、康复科、肿瘤科等相应的科室就诊。

2.带上完整的病历和检查资料,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

3.告诉医生真实病情与完整治疗经历,尽早明确诊断,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4.及时反馈服药后的反应,不明白随时咨询。

5.至少连续看三次门诊后再作出评价,再高明的医生也不能一次门诊就解决所有问题。

6.慢性疼痛病情比较复杂的患者,建议记疼痛日记,把每次疼痛发作的时间、疼痛的部位、特征、症状与感受记录下来,供医生治疗时参考。匡远深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