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小小餐桌体现着大文明。曾几何时,饭菜打包一度被看成是小气抠门的表现,而如今不知不觉中人们看待这一事情的角度逐渐发现了变化。近日记者走访发现,光盘、打包的餐桌文明行为越来越多,还存在的一些餐桌浪费现象主要是在一些宴席、聚会餐中。
“老板,打包”成常用语
“老板,帮忙打包一下!”前天,蒋小姐和同事在一家餐馆吃饭,两人点了一份8寸的披萨,一份意面,吃饱后还剩下两块披萨就打包带走,老板也很热情地帮他们拿来打包盒,并将打包盒封好装进袋子给她们带走。“可以当第二天早饭。”蒋小姐说,每次不管和同事、朋友还是家人出去吃饭,她都是看人点菜,实在吃不完的肯定打包带走,不会浪费。
蒋小姐只是光盘族和打包族中的一个。最近记者在饭点时间走访了多家大众型饭店,食客光盘、打包行动非常普遍。而且,一些饭店的服务员都会善意地提醒顾客合理点菜。“服务员,我们四个人,这么多菜够了吗?”前些天,唐女士一家四口在解放路一家火锅店吃饭,因为第一次来不知道该店每道菜的量,在服务员提醒下删掉了两道菜,“菜点了不好退,先少点一些,不够再加。”服务员说。
宴席上浪费现象仍然普遍
打包、光盘行为已经成了很多人的生活观念,不过在一些婚宴类的宴席上和一些大型聚会上,浪费现象还存在。
“上周我们大学同学办了毕业十周年聚会,30来个人开了三桌。最后吃完后,桌子上的盘子都没光着,除了一些虾子、海鲜,其他每道菜都至少还剩着三分之一,特别是最后上来的整只的乌鸡汤,几乎都没怎么动。”市民黎女士告诉记者,不过席上谁也没提出来打包,“我们这次聚餐是AA制的,每个人出了300元。可以说,这桌菜我也是出钱的,但毕竟只是出了一部分,如果我把剩菜都打包了,在这么多老同学面前还是觉得不太好意思的。”黎女士说。
婚宴上的浪费现象也很多,“我是婚宴的客人,又没直接出钱买单,怎么好意思让服务员打包呢?”这是很多人的观念,而且因为婚宴有着特殊的寓意,婚宴的菜一定要品种多,量足,不能不够吃,这也造成婚宴浪费形象比较严重。
针对这种婚宴上“舌尖上的浪费”,江苏省餐饮协会秘书长曾发言,宴席的改革势在必行,人们在传承风俗的同时,更应该摈弃那些浪费的习惯。在保留传统文化中的喜庆氛围、风俗和菜品特色的前提下,提倡自助餐、冷餐会等婚庆形式,推行营养健康的绿色婚宴。
个别小店还有一次性筷子
拒绝一次性筷子,也是这几年文明餐桌倡导的行为。不过,在一些个别小吃店,一次性筷子还有。日前,在南理工附近一家小吃店,记者发现,该店既有一次性筷子,也有普通筷子,“主要是普通筷子没有放在消毒柜里,我用着不放心,所以还是选择拿了一次性筷子。”
每一双方便筷子都是砍了大树才制成的。树木、森林都是我们的宝贵资源,拒绝一次性木质筷子,不使用不可降解的餐盒,举手之劳。对于一些觉得不太卫生的小店,食客可以做个“带筷族”,从身边的小事做环保,讲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