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如果外国品牌的某一款“全球车型”直接引进国内生产或销售,就会被认为“血统”纯正,而如果经过重新设计、改造或者专门为中国市场开发的车型,就算挂着国际品牌的车标,也会被消费者认为“血统”不纯。那么一款车从安全、舒适、便利、耐用等方面考虑,所谓的“血统”真的那么重要吗?
看“血统”的大有人在
“这车国外也有‘同款’吗?”消费者李先生日前走进一家合资品牌4S店,指着一款刚上市不久的新车向销售人员发问。当他得知这是一款专门为中国市场开发的“专属车型”时,李先生直接表示因为这车“血统”不纯而不再考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买车时像李先生一样有这种观念的不在少数。这些消费者通常认为,专门为中国市场开发的车型与“全球统一”的车型相比,性能质量可能会差一些,甚至认为不能“真正”算是这个品牌的车型,只是挂了一个车标而已。
“专属”车型受质疑
据了解,现在包括德系、日系、法系等多个国际品牌汽车厂商,在国内的合资公司都有一些专门为中国市场开发的车型,这些车型在其他国家没有销售,或者只在发展中国家市场销售。例如,上海大众的辉昂、朗逸、凌渡,广州本田的冠道,东风日产的新蓝鸟,上海通用的赛欧等等。这些车型针对中国消费者在动力、车内空间、内饰风格等方面的需求进行专门的研发打造,而价格方面与各自品牌的“全球统一”车型相比,也会略低一些。这也使得一些消费者认为“中国专属”车型档次不够高,“血统”不纯正,进而对其质量、性能产生质疑。
别太在意“血统”
记者多方采访汽车行业专业人士了解到,这种过多考虑“血统”的观念,实际上是不足取的。首先这些“专属”车型,只要正式上市销售,就是符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的,整车质量一定是有保障的。其次,恰恰是因为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研发,这些车型在面对国内道路的实际交通状况、燃油品质时,性能表现会更理想。此外,这些“专属”车型在生产时,也都是和国产的“全球车型”采用同样的技术标准和质检方式,因此除了性价比更高以外,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业内技术人士提示说,反而是一些所谓“原汁原味”的进口车,则很有可能在悬架系统、油路系统、尾气排放等方面出现“水土不服”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