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财政部披露了第三批PPP示范项目全部名单并对相关工作进行了部署。据财政部介绍,第三批示范PPP项目包括北京市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通州-大兴段)等516个项目,计划总投资约为1.17万亿元。对比去年公布的第二批示范项目信息,第三批项目数量、总投资增长迅猛,增幅分别达到了150.4%、77.7%。
具体来说,本次京津冀被纳入示范名单的项目共有38个,其中北京共有6个,包括北京市本级项目2个、其余4个项目分布在门头沟、房山、丰台区。在北京地区“上榜”的示范项目中,投资规模相对较大的分别是首都地区换线高速公路(通州-大兴段)引入社会投资项目和北京轨道交通新机场线引入社会资本项目,投资总额分别为141亿元、276亿元。
对于本批次示范项目总数、总投资大幅提升的原因,首都经贸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分析称,一方面能看出通过前一两年PPP试点的推进,各地主要暴露问题正在被逐步解决,“在推行PPP项目过程中,社会资本最担心的就是投资的资金安全和中长期回报不确定的问题,而本批次项目数量、投资额呈现爆发式增长就能说明,未解决这些问题,地方可能在财政支持或者确定项目回报率上做出了一定的探索,提供了有效的方式和途径进行保障”。陈及表示。
陈及也分析称,PPP示范项目数量、投资金额猛涨的背后可以看出实体经济企业面临困难确实在加剧。“目前,我国实体经济脱实向虚明显,实体经济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陈及表示,在这种背景下,实体经济企业在市场上自主选择投资项目的亏损几率越来越大,因此,参与投资PPP项目肯定就是一项相对稳妥、保险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