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食物有营养吗?吃什么不长胖?有糖尿病能吃水果吗?吃素能长寿吗……也许在日常生活中,你听过太多关于吃的“该与不该”,产生许多困惑而无所适从。
从今天起,关于怎么“吃得健康”,都交给四川名医来解决!四川名医与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营养与食品安全分会会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胡雯教授联合开设专栏“华西胡雯有话说”,教你怎么吃得科学、吃得专业。
胡教授建议
身体健康一个评判的指标就是体形,并不是一味地去追求“瘦”。“我们建议老年人体重稍高一点比较好。”
老年人由于本身活动量下降、新陈代谢改变,从而食欲下降,而存在肌肉减少的老年人食欲会更差,所以应保证充足的能量和营养素摄入。
真相
老年人消瘦真相:肌肉减少症
我们能进行正常的活动,离不开全身数百块肌肉的正常工作。而随着人的衰老,最先和最快老去的正是人的肌肉。“有钱难买老来瘦”这句俗语真的科学吗?专栏第一期,胡雯教授和我们聊聊关于中老年人“肌肉减少症”那些事。
■老年人过瘦,营养状况将持续恶化
66岁的市民刘女士走进胡雯教授的诊室。她告诉胡雯教授,最初是受“少吃长寿”、“有钱难买老来瘦”的观念影响,她从步入中年起就习惯于少吃,每餐只喝一小碗粥、一点菜,“我体形一直保持得不错,咋会又营养不良呢?”她十分困惑。
胡雯教授介绍,很多老年人都像刘女士一样向往消瘦的体形,认为瘦就是健康,瘦就能长寿。“其实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她介绍,人们关注体形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身体健康,而身体健康一个评判的指标就是体形,健康合理的体形才是老年人应该追求的目标,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瘦”。很多人都忽略了的真相是:如果老年人过瘦,营养状况将会持续恶化,伴随着抵抗力下降,骨折、感染风险的增加,患上疾病后难以康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建议体质指数不要低于20
人人都不能免于变老,衰老也有很多表现。然而有一项身体变化是人们往往忽略,但又与老年人的健康甚至寿命息息相关的,这就是肌肉减少。
胡雯介绍,在20-30岁左右,肌肉达到其功能和重量的巅峰,然后就会不可避免地一路“走下坡”了,并随着年龄增加而加速衰减。到了70岁左右,大约3-4层的肌肉就消失了,看起来就像是“瘦”了。60~70岁人群肌肉减少症的发生率为5%~13%,80岁以上发生率可达11%~50%。
肌肉减少会导致一系列症状,包括体力下降、乏力、食欲不振、抵抗力下降(易感冒、怕冷)、晕眩、平衡障碍(容易跌倒)等。胡雯强调,肌肉数量减少还会导致易发生骨质疏松症或骨折。
“我们建议老年人体重稍高一点比较好。”胡雯介绍,体质指数(BMI)可以反映一个人的胖瘦,计算方法是BMI=体重(公斤)÷身高(米),例如一个身高1.70米、体重60公斤的男人,BMI值就是20.8。对于老年人来说,胡雯建议BMI不要低于20,甚至稍微偏胖一些(24~25)也可以接受。
治疗
“肌减”了怎么办?
吃得对 动起来
■保证优质蛋白质摄入
胡雯介绍,老年人由于本身活动量下降、新陈代谢改变,从而食欲下降,而存在肌肉减少的老年人食欲会更差,所以应保证充足的能量和营养素摄入。
“最重要的是保证优质蛋白质摄入。”她介绍,优质蛋白质对肌肉合成十分重要,可预防和改善老年性肌肉减少,瘦肉、蛋、乳品、大豆类制品都在此列。另外。还可适当增加海鱼、动物肝脏和蛋黄等维生素D含量较高食物的摄入,适量晒太阳。
■积极运动
建议老年人在保证运动安全的情况下开展阻抗训练(即对抗阻力的运动,例如俯卧撑、哑铃、杠铃等),最好结合有氧运动和阻抗训练。建议每周至少3次的阻抗训练和有氧运动,每次30分钟以上。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在“食补”和运动之外,肌肉减少的老年人还可以到医院的营养门诊咨询,适当选择一些具有特殊医学用途的配方食品,但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宜自行购买保健品随便“进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