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保质期的食品能吃吗?

2016-09-26 19:22 羊城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过了保质期的食品能吃吗?

“这瓶食用油没过保质期,还可以食用;这罐奶粉过期了,扔掉吧!”大多数人其实对食品保质期都一知半解,单纯地认为食品“没过期”就安全,“过期了”就有害,其实,我们不能被食品保质期框住,要灵活应变。

没过期不一定安全

食物的保质期期限说的是在适宜的贮存条件下,也就是说如果你的贮存条件没能满足食物的储藏需要,食物的保质期可能会缩短。例如,封装食品开封前都经过了食品杀菌,所有致病菌、腐败菌和绝大部分微生物都被“处决”,使食品符合保质期要求。但食品一旦开封,细菌便会极速侵入,使得食品保质期基本“无效”,比如番茄酱开封后若三天没有吃完,则很容易变质,这时候保质期这回事也就不复存在了。

因此食品包装开封后,真正的食品保质期将会迅速缩短,要尽早食用。

过期了不一定有害

没过期不一定安全,那过期了的食品一定就该称为被扔掉的对象了吧!你还是答错了,超过保质期的食物也不等于肯定变质、不能吃甚至有毒,这需要人们自行判断,视情况而定。不过,保质期内的食品安全性和口感无疑是最好的,建议食品在保质期内食用,但一些食品过了保质期也仍是可食用的,只是品质和营养会发生某种程度的降低,却不会产生安全问题。

比如酸奶,过期之后若颜色、状态、风味依旧正常,也仍可饮用,只是其中的活乳酸菌数量大幅下降,部分营养物质含量会降低。又比如盒装鲜奶,可以利用加热来判断其是否变质,将牛奶加热到微沸状态,如果质地均匀,口感正常,则说明微生物并未超标,可食用。若出现絮凝、沉淀、黏稠结块等问题,则说明已经变质,不可再食用。

延长保质期的“三字经”

冷:标明“贮存条件为室温、保质期为1个月”的食品,放到冷藏室可能3个月都不会坏。这就是因为温度降低延长了保质期。

另外,有些需要冷藏的食物,如冷藏肉制品,最好提前切成小块,吃一块拿一块,否则拿出来的食物温度反复变化,很易变质。不过,如芒果、香蕉等热带水果在冰箱中反而会受冷害而提前变质。同样,茶叶、咖啡等放入冰箱,若密封不严,冰箱中的味道与潮气很易入侵食品,轻则影响口感,重则发霉。

酸:一般而言,酸度会通过影响细胞的通透性等来影响营养的吸收,从而影响细菌生长速率,而且,酸度越高,微生物就越难生长。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增加酸度的方式延长食品保质期,比如果蔬汁中加些柠檬汁。

盐:盐是天然的防腐剂。食物的变质和腐败多由微生物引起,而水分是影响微生物的重要因素,盐则是细胞水分的“天敌”。生活中很多酱菜、腊肉的腌制都会大量使用到盐,恰恰就是这个原理。这类腌制的食物虽然利于保存,但食盐过多不利于身体健康,少吃为好,不能顾此失彼。□郑新颖(据8月19日《健康时报》)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