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议息落定 A股能否再拾升势?

2016-09-26 11:34 南方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美联储议息落定 A股能否再拾升势?

就在上周,困扰全球金融市场多时的美联储“加息”靴子终于落地。22日凌晨美联储公布了利率决议,维持联邦基准利率水平在0.25%-0.5%不变。这一决定在市场预料之中。尽管会后耶伦表示,11月份会议上将决定是否有理由加息,美联储可能需要加快收紧政策,但是市场情绪已转向相对乐观,美元下跌,美股上涨,黄金上涨。

美联储议息尘埃落定,国内经济基本面逐步改善,这难道是A股再拾升势的一个契机?笔者认为,短期来看,对A股相对偏利好。

从目前情况来看,预计到10月底市场难会有特别明显的加息预期再度升温的过程,而低波动的A股将步入宝贵的海外风险“空窗期”:流动性拐点延后以及市场预期稳定,缓和了观望情绪,这将在短期内稳定,甚至会提升投资者的风险偏好。

首先,基本面上,价格驱动宏观利润回升,是重要支撑。当前国内宏观数据积极信号增多,而基本面的正面信号后续或将会反映到企业盈利上。

其次,A股当前极低的波动并不会是常态。“比下跌的市场更可怕的可能是没有波动的市场”,有机构分析人士这样认为,一方面,今年9月20日上证指数日内振幅仅为0.39%,创下过去14年以来的新低;上证指数60天最新波动率0.76%,也已经接近了其2014年牛市启动前的最低水平;另一方面,2015年6月股市回调以后,再加上今年3月份市场波动趋势降低,使得持仓投资者数占比持续减少,截至8月底这个数字已降到45.4%。但无论从A股过往经验,还是当前全球金融市场所处环境来看,A股都难以持续如此低的波动率。

第三,股市结构至上,可择优而栖。比较当前全球30多个主要市场的动态PE水平可以发现,最便宜的是港股,动态PE水平约为8倍。英国股市位列其后,第三就是A股的沪深300指数。目前来看,国内市场,人民币汇率暂无近忧,股市风险偏好依旧低位徘徊,随着观望情绪缓解,风险因素弱化,已经不必太悲观。在基本面支撑下的风险空窗期,建议继续在A股积极布局结构性行情,尤其是紧扣基本面趋势和行业催化剂,来进行行业配置和主题选取。

主题方面:财政政策发力的方向仍是重要配置主线。一、在第三批示范项目的催化下,前期推荐的PPP依然值得配置;二、补偿性生育高峰即将到来催化的“全面二孩”概念亦值得关注;三、海外事件叠加国内预期订单催化下,核能核电板块亦值得参与。

与此同时,港股机会也值得期待。上周四内地南向资金出现净卖出,引发投资者对港股调整的担忧。其实市场无需担心南下资金减少。展望后市,短期市场存在获利回吐压力,但中期而且,高股息、低估值等传统港股板块,以及港股中型市值公司中的行业龙头都有可能引来重估。

不过,未来国内外宏观背景变数依然不少,判断市场走向还需要等待更明确的信号。海外市场方面,虽然此次美联储按兵不动,但进入四季度,美国大选、意大利公投等潜在不确定性事件仍然存在,海外市场风波未平,高波动还会是“主旋律”。

9月份美联储未加息符合市场预期,但12月加息概率仍在50%以上。市场普遍预期,今年内美联储很可能在12月加息1次,在2017年会加息2次,延续慢加息的节奏。接下来的2个多月市场或短期受到美联储加息担忧降低,但美国总统大选将成为市场波动的核心驱动力。另外,年底前意大利要进行宪法改革公投,这关系到意大利未来是否可能脱欧。

再回到国内市场,数据显示,过去两个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稳定在6.6元—6.7元人民币/美元区间,10月1日人民币将正式加入SDR,汇率是继续保持平稳还是会波动加大仍需跟踪。政策面上,10月中将召开十八届六中全会,10月20日左右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未来改革和经济政策也需密切关注。

综上,在9月议息会议结束后,短期内,流动性扰动与悲观情绪有望减缓,这也将减轻二者对于对估值的抑制,从而会迎来盈利和估值边际改善的一个阶段,建议继续在关注美联储利率政策、人民币汇率、改革等变量的同时,积极布局A股、港股的结构性行情。郭家轩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