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心理: 借团圆之名排解负面情绪

2016-09-17 17:49 北京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节日心理: 借团圆之名排解负面情绪

团圆,是中秋节亘古不变的主题。在其乐融融、合家团聚的日子里,家庭成员间彼此充分沟通、交流,能够获得情感滋养,从而起到排解和治愈负面情绪的作用。

家庭是人类情感重要支持系统

家和万事兴。中国文化强调家庭和团体,离家在外打拼的学子和从业者,最期待得到来自家庭的支持和温暖。家庭和睦会让人产生归宿感,这种外界力量会内化为个人的能量,使个体在精神领域变得更强大。

北京大学临床心理中心常务副主任、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唐登华说,家庭是人类情感最重要的支持系统,可以排解和治愈负面情绪,维护好这个系统,人的情感世界才能得到源源不断的滋养,获取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正能量。但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也并非坚不可摧,亲子矛盾、夫妻矛盾、婆媳矛盾让家庭支持系统面临危机。比如,当亲子关系出现问题时,平日里因为工作或学习的原因可以将问题搁置,但当双方要共度传统节日时,矛盾就会突显出来。再如,本是亲密无间的夫妻关系,也会因各自的性格、对待事物的认识不同而产生分歧,节日里涉及到家庭成员的交集,矛盾就会变得尖锐。无论家庭成员间存在何种矛盾,都会令我们的情感支持系统出现漏洞,从而困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只有懂得修复家庭关系的人,才是人生的智者。以团圆为主题的中秋节是解决家庭矛盾的良好契机。

节日氛围利于解决情感矛盾

在充满温情节日氛围的烘托下,带着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很多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其实很容易化解。节日是夫妻间问题比较集中的节点,双方经常会因去谁家过节闹得不愉快。唐登华教授指出,中国人强调人和人之间交往的相似性,当双方观点有差异时就会出现困惑,不知如何继续交往下去。

夫妻间多数矛盾产生的原因是过于讲道理而忽略了情的重要性。家庭是情感流动的场所,夫妻间都要利用好情感这张牌,从积极的角度去考虑对方,学会通过沟通和交流的方式处理双方差异性,做到和而不同。在双方有分歧的前提下,仍然还能成为亲密一家人。

顺应内心需求过节

中秋节是一个与家人表达情感、共叙团圆的日子。面对面的相聚是每个家庭成员期盼的场景,但如果因为工作、距离等原因不能在同一空间相聚,也可以充分利用便捷的现代化信息手段,如打电话或者发短信等方式沟通情感。

有些人不惜以旅途劳顿、经济压力或牺牲工作为代价,留下的却是一段不愉快的中秋节日体验。专家建议,因追求形式上的团圆,而忽略了过节带给人精神层面的意义得不偿失。每个人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内心需要合理安排中秋假期。

本报记者田晶

责任编辑:张博(QF000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