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9月9日电(记者 栗鹏菲) 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华保险”) 8月30日晚间发布了2016年上半年业绩报告。其上半年营业收入仅有874.51亿元,同比下降15.9%;净利润33.33亿元,同比减少50.64%,新华保险总保费及新单保费同比分别下降2.2%和9.3%。
新华保险2016上半年净利润同比“腰斩”
净利润“腰斩” 保费股市双下滑
新华保险2016年上半年业绩数据显示,净利润方面呈现“腰斩”不利局面。归属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33亿元,同比减少50.64%;归属与母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下跌51.7%,据分析,投资收益下降以及准备金补提是净利润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
主营保险业务方面,新华保险今年上半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710.35亿元,同比减少2.2%。市场份额5%,相比去年同期下降2.7个百分点。
新华保险投资资产买卖价差收益较上年同期也有大幅下降,公司总投资收益162.93亿元,同比减少48.2%;年化总投资收益率为5.3%,较上年同期下降5.2个百分点。
年化总投资收益率、已赚保费同比减少多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新华保险保费收入229.15亿元,同比下降21.4%,已赚保费70.302亿元,同比下滑2.6%,其中新契约保费收入356.63亿元,同比下降9.3%。
面对保费规模的负增长,在新华保险20周年庆上,万峰对于2016年以来新华保险前5个月保费下滑2%一事也作出回应,坦言对此 “没有压力”。
每股收益同比大减50%
股价方面,据中国青年网记者统计,其A股走势也与业绩同步,上半年来持续走低,虽然在刚刚过去的8月份,股价有所上涨,当截至9月8日收盘,该股股价较年初仍下跌17%。自然,归属于母公司的基本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也呈现了同比大减50.5%的成绩。
万锋“跳槽”忙落子 首战告吹
在今年3月年报发布会前夕,中国人寿突然以一纸公告宣布万峰卸任总裁,转任中国人寿副董事长,业内一片哗然。现在新华保险公布的2016年中期业绩,这也是万峰接手新华保险后的首份中报,显然并不乐观。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从以往国寿高层辞职后的去向看,基本上都仍在本系统内,万峰从行业老大的国寿跳槽到行业老三的新华保险,虽然级别上没有变化,但这种跳法还是让人一时看不太懂。
万峰正式执掌新华保险近三个月后,在人事调整便开始陆续落子。其中有三位均是从中国人寿“转会”而来,包括中国人寿股份副总裁、财务总监杨征或将担任新华保险副总裁兼CFO;原中国人寿河北分公司总经理刘起彦或任新华保险总裁助理兼首席人力官;原中国人寿办公室副主任王文祥或将任新华保险董秘兼董事会办公室主任。
自今年1月新华保险前总裁何志光辞职之后,新华保险总裁职位一直空缺。而57岁的万峰是有着三十多年行业资历的保险业“老将”,其寿险经营理念也为新华保险所看重。不过,就万峰而言,带领新华保险加快转型绝对是个不小的挑战。
据悉,在2011年底上市之后,新华保险于2012年启动战略转型,但一路很不轻松。尤其在2013年首月保费负增长11.5%之后,保费负增长的态势曾经一直延续了10个月。
船大难掉头 深陷转型“阵痛”
随着投资更趋多元化以及资本市场波动和利率下行的叠加影响,2016上半年,保险业经营效益较去年同期有大幅度下降,尽管二季度投资收益有所回升,但保险上市公司多家净利润均出现大幅下滑。这迫使不少保险公司开始寻求其他类型投资来提高投资收益率。
“不做高回报的理财产品,要发展没有投资压力的保障型产品。”新华保险董事长万峰万峰此前曾公开表示正在进行转型,“针对投资回报下降,我们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从去年年底开始,新华保险便转型,减少理财型产品,加大保障型产品。”
据悉,新华保险趸交业务在新单中的占比由上年同期的76.3%下降至61.9%,期交业务在新单中的占比由上年同期的23.7%提升至38.1%。其中,银代渠道趸交业务同比下降28.1%,期交业务同比增长70.4%。个险及服务经营渠道,趸交业务分别同比下降9.0%和37.0%,期交业务则分别同比增长37.4%和45.1%。
不过,趸缴保费规模减小也引起了新华保费规模变化。
综上,新华保险目前正在做着包括产品、渠道调整在内的结构调整,但尚处于结构优化转型阵痛期,承保利润不足以推动公司业绩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