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计生委通报2016年8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2016-09-13 10:39 千龙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千龙网北京9月13日讯 9月13日,记者从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官网了解到,国家计生委通报了2016年8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

记者了解到,2016年8月(2016年8月1日0时至8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港澳台,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624102例,死亡1435人。其中,甲类传染病中霍乱报告发病5例,无死亡。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白喉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无发病、死亡报告,其余21种传染病共报告发病308657例,死亡1408人。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以及淋病,占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95%。

同期,丙类传染病中丝虫病无发病、死亡报告,其余10种传染病共报告发病315440例,死亡27人。报告发病数居前3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和流行性腮腺炎,占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96%。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所引起。目前主要分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5种,分别由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五种病毒引起。那么,这些肝炎的传播途径都有哪些呢?

甲型肝炎病毒主要从肠道排出,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而经口传染;乙型肝炎病毒可通过各种体液排至体外,如通过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乳汁、月经、泪液、尿、汗等,事实上已在病人的所有分泌物中查到HBsAg。因此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

母婴围产期传播:主要系分娩时接触母血或羊血和产后密切接触引起。

医源性传播:通过输血、血浆、血制品或使用污染病毒的注射器针头、针灸用针、采血用具而传播。

密切接触传播:通过性接触传播或通过破损的皮肤粘膜造成的密切接触性传播。

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输血而引起,本病约占输血后肝炎的70%以上。丁型肝炎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基本相同,静脉注射禁品、男性同性恋和经常应用血制品或肾透析患者,为本病的高危人群。

戊型肝炎主要通过被污染水源,经粪-口途径而感染。已型肝炎病毒至今尚未分离成功,其病原尚未确定和公认。目前对已型肝炎既缺乏肯定的公认对象,也缺乏特异诊断方法,仍主要采用排除法,其传播的途径亦不十分明了。庚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基本相同,因此庚肝病毒可与丙肝或乙病毒同时感染。

责任编辑:李继业(QF000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