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让四川民企吃上“定心丸”

2016-09-09 09:31 人民政协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自贸区,让四川民企吃上“定心丸”

近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辽宁、浙江、四川等省新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标志着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开启了新的航程。

当前,四川民营企业面临资金缺乏、成本上升、库存增加、竞争加剧、创新瓶颈等困难。建立自贸试验区,是四川省被确定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天府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成都高新区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攀西地区批准成为全国唯一的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等之后的又一重大利好,是国家从政策层面再次释放的改革红利,四川民营企业将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

将为四川民企带来发展机遇

2015年,在蓉投资企业设立数、企业注册资金等指标的增长率在全国领先,今年上半年,利用内、外资实际到位分别为2124.21亿元、45.68亿美元,利用外资实际到位总量居中西部城市第一。成都在投资管理方面不仅简化了流程,还出台了相应政策,在一般境外投资项目备案制、‘三证合一’、‘并联审批’等方面进行了改革试点。同时,注册资本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认缴制,外商投资企业实行《负面清单》备案制,会使得外资、国资、民资都能够在自贸区当中加大投入力度,给民间投资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将为激发社会消费潜力带来机遇

自贸区的设立,意味着四川进口商品渠道的变化,让四川零售行业直接与国外市场对接,将令品牌商在成都的定价策略、市场策略、代理商、批发商以及中间商进行整体的转型。另一方面,自贸区域内税收优势将使商品价格具备竞争优势,有助拉动区域内商品销售;区域商品价格优势有利于刺激居民内在消费。同时,通过自贸区的保税商品展示交易平台,中间环节的物流成本和时间大幅减少,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区域零售行业景气度,从事零售行业的企业将重现发展活力。

将为川企提升国际竞争力带来机遇

在自贸区的利好因素推动下,有利于四川建立起进口货物专业市场和内陆国际物流分拨集散中心,开展进出口货物国际采购、分拨、中转、配送、销售和结算业务,建设西部地区贸易基地,实现“买全球卖全国”“买全国卖全球”,构建辐射境内外的国际贸易体系。随着四川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四川各地将根据本区域的资源、区位和产业专业化特征,重新定位和产业布局,走差异化发展道路,突破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障碍,使四川产业发展从简单的生产要素互补向结构性协作发展,从劳动密集为主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形成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集聚的新平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今年以来,成都市又先后获批国家跨境电商试验区、服务贸易创新试点城市,对川内从事物流、交通基建、对外贸易服务的民营企业都会带来直接利好。

将为民企进入金融业带来机遇

金融制度的改革是自贸区的重头戏,利率市场化可大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资本金意愿性结汇使外商投资的资本金免受汇率影响,从事保理业务的公司也可在自贸区登记设立,融资租赁境外租赁物也可享受保税政策,自由贸易账户也已经开设并开通跨境人民币和外币功能。同时,根据上海自贸区试点,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与外资金融机构共同设立中外合资银行,在条件具备时,适时在试验区内试点设立有限牌照银行,这都为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通过加快人民币产品的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探索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开放,离岸金融服务、国际贸易融资产品、跨境人民币融资等综合金融服务业,融资选择更多元化,将为川内民间资本迎来市场新机会。

将为民企进入现代服务业带来机遇

根据上海自贸区可复制推广的内容,服务业开放领域:允许融资租赁公司兼营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商业保理业务、允许设立外商投资资信调查公司、允许设立股份制外资投资性公司、融资租赁公司设立子公司不设最低注册资本限制、允许内外资企业从事游戏游艺设备生产和销售等。同时,出境游业务可中外合资经营,电信增值业务、演艺经纪机构、建筑设计、投资管理、广告、培训机构、法律咨询、医院等之前不对外商投资企业开放的行业,也开始减少限制,例如电信增值业务等很多行业已经放宽了投资比例的要求。更多开放,更少限制,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积极拓展服务业空间和服务业内容,发挥开放带来的竞争效应和示范效应,将为相关的四川民营服务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商机。

将为构建良好营商环境带来机遇

在自贸区的建设中,政府的职能定位清晰,要扮演好政府“服务者”的角色,从根本上和制度上实现简政放权,做好引导和服务职能,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简化行政手续,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服务的透明度、便捷性,真正在管理体制上的变革跨出重要一步。积极探索事中事后行政监管,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信息共享和综合执法制度、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和经营异常名录制度、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建设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完善与信用信息、信用产品使用有关的系列制度,实现各管理部门监管信息的归集应用和全面共享,建立各部门联动执法、协调合作机制等,大幅度提升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在川投资企业和本土企业营造了更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将为行业协会发挥作用带来机遇

行业协会主要是由本行业代表性企业、专家学者组成的民间组织和社会团体,代表行业企业的利益,对行业自律、规范管理、经营活动起到引导和监督作用,是政府、企业、消费者之间的桥梁纽带。政府通过与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相配套,运用市场化、社会化的方式对企业进行监管,扶持引导、购买服务、制定标准等制度安排,支持行业协会和专业服务机构参与市场监督,配合行业监管部门完善专业监管制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市场监管中政府部门无法替代的作用,有利于建立新型的“政商”关系,有利于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有利于为民营企业发展铺路搭桥。

(作者:李光金,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理事、四川省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张晓蓉,四川省工商业联合会研究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凤凰(QL0003)  作者:李光金 张晓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