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以后,依照传统应该“贴秋膘”,很多人也忙着进补起来。但贴秋膘并非人人皆宜,有好几类人就完全不适合贴秋膘。那么立秋后应不应该进补?如果进补又该怎么补呢?
贴秋膘为了应付寒冷冬季
北方有“贴秋膘”一说,这种说法来自生活水平较低的时代。那时人们食物不足,本来就难得长肉,皮下脂肪太少。当秋季天气日益转凉,为了应付寒冷的冬天,身上一定要开始储备脂肪,以保暖御寒。如果秋日不做营养储备,冬春抵抗力差,就容易罹患各种疾病。
可是,现代人肥胖比例那么高,到了秋天,人人都需要给自己再贴上几斤肥肉吗?秋膘到底怎么贴要因人而异。身体瘦弱、贫血、低血压的人,推荐还是按照传统方法,多吃点牛羊肉、动物内脏,配以足够的主食,有益于改善健康,提高抗寒能力
哪些人不适合贴秋膘
中医认为贴秋膘一定要因人而异、因人而补。对于体重属于超重肥胖的人,不要盲目去贴“秋膘”,特别是吃肥肉贴秋膘!对于体重偏低的人,特别是属于低体重的,膘还是可以适当地贴贴。
实热、湿热、痰湿重等三种体质的人,不宜贴秋膘。实热体质的人代谢旺盛,产生的热量多,经常会脸色潮红、口干舌燥。湿热体质的人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痰湿体质总体特征为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这三类人,如果盲目贴秋膘,会越贴越难受。
特别是一些老年人,患有高血压、胃肠疾病就不宜进行秋补,更不宜吃涮羊肉、鹿肉等益阳之品,要采取平补、慢补的方式。如果确有气血亏虚的现象,也应该以五谷为主、五畜为辅,慢慢平补,从而达到体内健康态。
爱着急、爱生气的人也不适宜“贴秋膘”,因为贴多了会上火,如生痘痘、便秘,或者加重气滞,气滞久了会造成血淤、手足心热、口燥咽干。所以要调好情绪,或找医生把自己身体调理到一个很好的状态,避免长久气滞血淤、阴虚火旺造成心脏病、糖尿病、慢性胃炎、身上长包块等疾病的发生。
怎么贴秋膘才正确
把握进补时间
很多人都认为立秋后就要开始进补贴膘,以弥补夏季造成的身体损耗,其实,此时进补为时尚早。
因为立秋后还在伏天里,人体湿气仍较重,脾胃消化功能还比较弱,进补还有些早。同时,中医说的“不通不能补”,要先消食、顺气,排出体内湿火、气阻等再进补,方能起到好效果。而进补最好的时间,则是在秋分后。正确的进补方法是,立秋后就开始调理脾胃,调理之后再开始进补。一般来说,立秋后两周开始贴秋膘比较好。
进补要适度
秋天进补要掌握适度的原则,可适当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入,选择既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重点是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前者如鱼、瘦肉、鳖肉、乌骨鸡、禽蛋、奶制品、豆类等;后者如藕、山药、芡实、红枣等。另外,还可适当配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芝麻、核桃、蜂蜜、百合、银耳等,这类食物均含有丰富的营养,对人体非常有益。吃肉的话可以经常吃鱼,鱼肉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有利于体重保持,秋季的鲢鱼、鲑鱼肉质都非常鲜美。
要注意体内的酸碱平衡
正常人血液的PH值应呈弱碱性,一般情况下,人体可自动调节并平衡体内的酸碱关系。但是,如果大鱼大肉等酸性食物吃多了,超过了机体的耐受程度,就可使血液发生酸性偏移,容易使人患上高血压、高血脂、痛风、脂肪肝等。
所以,忙于“贴秋膘”的时候,大家不要忘了多吃些时令蔬菜、水果,以及茶叶、豆制品、杏仁、栗子等碱性食物,以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物质。盐藻是一种很好的调节人体酸碱平衡的保健品。现代医学发现,盐藻具有迅速调节机体酸碱平衡的作用,其作用机理十分复杂。但其中一个途径已经获得明确的结论,就是盐藻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矿物质在人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盐藻中的大量矿物质、氨基酸、维生素等可调节细胞酸碱平衡,为细胞提供中性或者弱碱性的生存环境,令细胞更具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