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负面评价 家长该不该告诉孩子

2016-08-31 19:18 今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面对负面评价 家长该不该告诉孩子

编者按 时下,人们越来越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了,可是却发现教育孩子越来越难了。这里有不同教育观念的碰撞,有各异教育方法的对决,看似一个小得不起眼的问题,却是当前普遍存在、常常遇到的,往往难住了一些老师和家长。

一次在下班的路上,正遇到某小学开完期末家长会,听到一个女士对女儿说:“我来给你开家长会真感到丢脸,你怎么那么笨啊,那么不争气呢!”家长会后,面对老师的负面性评价,家长是否应该直截了当对孩子全盘托出呢?

首先,家长要冷静、理性分析老师的评价,要科学分析孩子的学习方式、学习动力问题,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孩子大发雷霆。孩子学习上的差距,既有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因素。家长的话,要让孩子心悦诚服,不能靠“说了算”,要靠“说得对”。家长不妨多从非智力因素方面,如为什么学习——动机问题;为谁学习——责任问题;愿不愿意学习——兴趣问题;能否持久的学习——毅力问题;能否认真学习——习惯问题;会不会学习——方法问题等,跟孩子进行入情入理的分析。亦可以从几个方面对孩子予以激励:成绩的优秀,折射出学习的优秀;学习的优秀折射出成长的优秀;成长的优秀,折射出人生的优秀。通过激励性的谈话,让孩子看到人生远处的风景。在孩子面对挫折时,扮演好掌舵者角色,让孩子自己成为划桨者。

其次,切不可做情绪化的“传声筒”。家长要委婉而策略地转变与孩子谈话的视角,化“干戈”为“玉帛”,下面的案例会给我们一定的启发: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妈妈,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妈妈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 30 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

然而,妈妈还是告诉儿子: “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我,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妈妈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这次数学考试,全班50名同学,你儿子排第40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妈妈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 “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21名。”说这话时,妈妈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妈妈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儿子的名字总是在差生的行列中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听到。妈妈有些不习惯,便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

路上妈妈扶着儿子的肩,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妈妈有一种预感, 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对儿子说过,她相信儿子能考取这所学校。果然,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妈妈的手上。儿子哭着对妈妈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

点评:面对老师对孩子的负面评价,家长与老师要相互搭台,相互补台,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这样,对孩子的教育才能好戏连台。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  作者:董彦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