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龄留学:小别离如何大成长

2016-08-31 19:25 燕赵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低龄留学:小别离如何大成长

到底要不要送孩子出国读初中、读高中?这是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小别离》聚焦的话题,随之,“送子出国”也再次成为社会热点。据国内最新《出国留学趋势调查报告》,低龄留学呈增长趋势。那么,哪些家庭、哪些孩子适合初高中出去?出国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出国后又该如何迅速适应?记者请金吉列留学和启德留学顾问老师为大家细细道来。

《小别离》讲述了怎样的别离

教育话题剧一直是家庭观众的心头好,近日,由海清、黄磊、朱媛媛等主演的《小别离》在浙江卫视、北京卫视热播,剧中三个家庭呈现了三种教育模式,六位家长、三个孩子的角色极具代表性。一、“唯分数唯重点论”坚持不出国,但是国内升学压力太大;二、成绩太好,如果不出国留学觉得太可惜;三、成绩不太好,想让孩子出国得到成长。

哪些因素易引发小留学生适应难

根据金吉列留学对于低龄留学生的跟踪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低龄留学生对于新环境的适应情况良好,并且低龄留学有一定的优势存在。首先,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下,小留学生普遍语言基础更加扎实;其次,国外选修课丰富多彩,从多方面培养综合素质能力;再次,取得国外高中毕业证,申请就读国外名校更有优势。

但也有个别学生会出现适应不良的情况,出现的原因如下:一是在国内教育体制下,有些孩子很少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参加社交活动,家长也相对注重学生的课业成绩,容易忽视学习之外其他能力的培养,如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二是语言基础相对薄弱,出国后语言能力不足,加之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容易在适应国外教学上出现一些问题。

孩子离境前做好万全准备

很多学生在出国留学前,没有对所要去的国家做必要且充分的了解,以至于有部分留学生在海外求学时,往往会因为一些小事受挫而中断学业,甚至受到人身伤害,这确实是得不偿失。启德教育留学专家指出,如果在留学前离境时就做好充分准备,那么留学也会多一份保障。

很多学生的留学规划,只截止到获得录取通知书和留学签证那一步,出国后的入学手续办理、生活状况、沟通交流等问题都没有考虑到。结果,期望与现实的落差,很容易令他们感到沮丧。这就需要家长和学生共同努力,家长不能把孩子送到海外就算完成任务,应该随时让孩子感受到关爱。如果想让孩子初中出国读书,国外有亲戚能够照顾比较好,这让孩子相对有安全感,亲属也能监管。如果孩子在国外无亲戚可以依靠,那么孩子心理素质要好,有自理能力和生活技能。

家长应该在学生离境前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孩子进行留学预演,帮助孩子克服留学前期的交流困惑,帮助孩子树立自信。此外,在离境前要端正心态,明白去国外留学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做好碰壁的心理准备,放开怀抱去尝试国外的新事物。同时,努力学习国外的社交礼仪,了解国外的风俗习惯,尽快融入当地社会。准留学生们还可以准备一些小礼物,到了海外后送给当地的老师、同学以及寄宿家庭成员。例如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结、十字绣等,这些小细节可以帮助学生结交新朋友,更快融入环境。

选择靠谱的机构给予一站式的服务

一些国家的法律责任划分很明确,比如德国规定,行人在红灯情况下,过马路发生交通事故,一切责任都由违规方承担。学生在离境之前,就要提前了解和熟悉留学国的法律法规,还可以了解一下留学国当地的治安状况。搞清楚学校的紧急联系电话和联系人、当地中国使领馆的电话号码等。一旦在国外遭遇意外情况时,可及时和这些机构联系,寻求帮助。据了解,一些权威、靠谱的留学机构在留学出国季,都会安排大型离境讲座,为留学前的学子解惑答疑。

比如指导学生扎实语言基础,为出国后尽快适应把好语言关。提供详尽和完善的行前指导及留学生归国分享,让学生了解留学国家真实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和寄宿家庭的交流沟通的注意事项等。对离境学生进行持续关注和辅导,对于遇到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比如联系更换住家或者转校、升学等事宜。□本报记者 步拓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