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市场骗子游商 揭秘“国宝帮”的收藏渠道

2016-08-29 12:59 燕赵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地摊市场 骗子游商

所谓“国宝帮”,是业界对一部分对收藏国宝级文玩有狂热追求,自身却缺乏收藏和鉴定方面的知识,经常把赝品当真品高价买来,然后到处炫耀,甚至以更高价格卖出去的人。这个群体的组成,大多是60岁以上的老人和近些年发家的所谓土豪。他们的收藏理念十分执着和自信,经过十几年不断的收买,日积月累了成百上千件假古玩。

为什么肯定地说他们收藏的是假古玩呢?原因是他们收藏的方式、方法不正确。收藏真古玩必须要有专业路径,如果路径不对,就不可能买到真古玩。通过多年的市场考察发现,他们收藏假古玩主要源于缺乏基本的专业常识,不具备业界的常识就买不到真古玩。

到地摊市场上买古玩

古玩爱好者认为到地摊市场上能买到真古玩,能够捡漏。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其实地摊市场的古玩,早己在摆地摊之前就被业内的行家商家们筛选扫荡无数遍了,剩下的才拿到市场上摆摊。这时只是一些民间民俗的残破日用品和遍地的赝品,根本不可能买到真品的国宝。

我曾经认识一位老先生,他从书本中学了一些识别古玉真假的基本知识要领,便简单地认为具备识别真伪的能力了。每周六、日必到地摊上寻宝,凡是在地摊上发现造型和风格与博物馆的藏品差不多的,便花个几千甚至万元买回来。据老先生说,一年能够在地摊上买到数十件国宝级精品。有时发现一模一样的第二件时,也立即买到手,生怕这件国宝被别人抢先买走。其实只要发现地摊上出现一样的第二件,一般就可以说明先前买的第一件是赝品,这是业内行家的共同认知。但是老先生说,不可能的事情在他的身上就可能发生,怎么解释他都不信。这就是国宝帮收藏假古玩的理念。

市场上的骗子游商

无论在地摊市场还是其他古玩市场,爱好者们都会遇到主动搭讪的游商。实际上内行的藏家都知道,这些游商手里根本没有真古玩,他们在市场上游荡,为的是寻找不了解市场的爱好者。一旦盯上新手,便过来搭讪,谎称手里有出土的古玩,如果对方感兴趣并相信了他们的谎言,随后便被带到他们的出租屋内,开始一唱一和地讲故事,说这些古玩都是挖出来的。如第一次交易成功,买回来以后对照鉴定要领符合真古玩的基本特征,或者得到了专家鉴定的认可,便误认为这个团伙卖的都是真古玩。陷入这个骗局以后,便放松警惕投资几十万几百万元收买假古玩。

陌生人推销假古玩

古玩市场上经常有推销假古玩的商贩,他们寻找的目标主要是一些有雄厚经济能力同时又酷爱收藏古玩的爱好者。特别是针对一些老年人,以及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的人下手。因为这些人不了解卖假古玩的伎俩和手段,由于他们兜售的普遍都是高级别的假瓷器、玉器、珠宝、杂项等等。这些赝品伪造的水平很高,一般情况下鉴定难度较大,所以他们卖古玩的时候,以主动要求对方可以先鉴定是真是假以后再付款的手段进行骗销。如果对方经过鉴定是真的,便会放心地花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元买古玩。

编来历讲故事

编故事卖假是业界普遍的骗销手段。其目地是通过编造故事来骗人,但是对于不深入了解市场买卖交易经验的爱好者们来说,很容易轻信故事。

例如,谎称一件乾隆官窑瓶是从李莲英后裔家里淘出来的;有的说这几件宋代瓷器是老家盖房时挖出来的;有的说村里开砖厂挖出来的;还有利用老旧的红木盒,里面装上假古玩,外包装上写着“文物南迁,蒋总统中正签”的封条进行骗销。

在古玩业界离奇的谎言和故事,实际上都是为了卖假骗钱。凡是轻信这些骗术上当受骗的,都是一些初期的爱好者和老年人,最后这些人都加入了国宝帮的队伍。国宝帮的形成究其根源比较复杂,除了缺乏专业的知识经验之外还包括人文观念,每个人的文化、素质、性格、收藏目地和心态等等,这些因素都对收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刘学贤(作者系国家发改委价格认证中心古玩艺术品价格认定专家)

责任编辑:刘洪昌(QF0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