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定价背后 好一场复杂的博弈

2016-08-18 09:16 钱江晚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房企定价背后,好一场复杂的博弈

房价,永远是楼市的焦点。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火热的土地市场给杭州楼市带来了一大批高价地块,个别地块的楼面价甚至超过了板块内项目的在售价格。如今,这些项目陆续入市,到底定价几何?每每引发热议。

其实对于开发商来说,定价也是一件纠结的事,价格定得过高超过市场的承价能力,就成了炮灰,倒是为后来的开发商定价提供了依据;价格定得低了,也许房子会好卖,但也会损失一部分利润。可以说,所有的房企都在寻找这样一个价格的平衡点:在保证销量的同时将溢价和利润最大化。而一些本土房企,还要考量购房者的感受。

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有着复杂的博弈。

柳岸晓风首开售罄

外来房企认为绿城定价保守

近日,位于滨江区的柳岸晓风第一次开盘,在滨江区新房供不应求、房价大涨的背景下,这个拥有一线江景又有绿城品牌加持的楼盘,在很多人的预期中价格可能会达到45000元/m2,然而最终其首开均价为41500元/m2,88套房源当天被一抢而空。

同在滨江的金茂府,觉得柳岸晓风的价格定低了,他们认为按现在滨江的供需情况,柳岸晓风即使单价再贵上两三千元也能卖完。

有趣的是,虽然柳岸晓风的首开价格获得了另一股东方九龙仓的通过,不过在九龙仓的评估体系中,售磬意味着定价偏低,首开销售七成是个比较合理的结果,意味着利润率和去化结果达到了比较理想的平衡。

事实上,柳岸晓风加推的一幢楼加了3000元/m2,依旧被预定一空。

其实在拿这块地的时候,绿城做过测算,就算楼面价高达25000元/m2,依旧有利润空间,而绿城去年拿地楼面价为21046元/m2,更何况今年地价、房价大涨。

绿城将首开的利润空间让度了一部分给“绿粉”。而不管怎样,第一波柳岸晓风客户赚到了,至少节省了50万元。

有意思的是,在绿城人看来,他们认为柳岸晓风定价并不算保守,只能说是“中等”。

为何绿城自认为不保守的定价,在外来房企看来就是保守甚至定价过低呢?

其实,不仅仅是绿城存在这个问题,滨江、大家、德信等本土房企也都如此。

刚刚开盘的大家绿城金麟府首开均价为37000元/m2,而这个项目是由大家和绿城这两个本土豪宅专家共同打造,并且明确会做较高端的精装修,业内大都猜测该项目的首开价格会超过40000元/m2。

此外,上半年城东新城的销冠楼盘东方星城,由本土的德信和滨江联手打造,首开时的均价也没有超过25000元/m2。在很多人眼里东方星城热销根本不是问题,即使卖27000~28000元/m2也能快速去化。

与外来房企相比,本土房企背负着一定的包袱,尤其是绿城和滨江。

滨江房产的一位高管透露,每次定价其实他们都挺有“包袱”,除非市场行情有极大的变化和波动,否则每个项目从首次开盘到清盘的过程,价格只能是一路上涨,这是公司的要求,也是滨江集团给自己的一道枷锁。

某本土开发商旗下项目的策划经理告诉记者:“首开价格较低、后续再涨价,可以给购房者信心:购买我们的房子不用担心贬值,将来在二手房市场能够保值甚至升值。”

绿城也是如此,必须考虑客户的感受,所以价格一定要留出足够的上升空间。

而这也是买绿城、滨江的首开楼盘一般都会获利的原因。

滨江掌门人戚金兴就说:“滨江的业主中,可能城市之星、万家星城的业主没赚到什么钱,其他楼盘的业主都赚到了。”

相比外来房企,一些本土房企除了利润,还要考虑业主满意度和品牌美誉度。一位滨江高管说:“尽管能依靠滨江的品牌效应为项目带来一定溢价,但这不是挥霍的理由,如果一味地追求高利润,忽视了市场的实际情况,这种品牌效应将被很快透支。”

戚金兴说:“美誉度比赚钱更重要。”

汉嘉地产顾问副总经理陈焕春则认为,这也是定价策略的一种:“大部分本土房企在首次开盘时不会把价格开得太高,保证首开热销,那么在之后的价格制定的策略上就能比较从容。”这样的定价策略在刚开盘时或许溢价不高,但通过快速走量还是可以压缩财务成本,是一种风险相对可控的策略。

外来房企

定价灵活没包袱

相比之下,外来大鳄们更显狼性,利润至上的他们在定价方面十分灵活。楼市火爆时,他们不着急走量,而要获取高溢价高利润,当楼市下行时,则及时降价走量。

万科是定价方面的行家。今年以来,万科旗下的项目领涨杭州各板块。这出于万科准确的市场判断,在火爆的行情下,可以卖出很高的溢价,大大提高企业的利润率。

如果说万科的溢价中还有其品牌元素,有的外来房企的高定价则是完全倚靠市场热度。譬如碧桂园珑悦,其楼面价仅9359元/m2,但今年其周边的地价接近20000元/m2,于是开盘时珑悦定价高企,甚至有房源成交单价超过30000元/m2,可谓赚得盆满钵满。

一方面,外来房企包袱小,定价灵活,该涨价时使劲涨,市场转向时也不怕降价。另一方面,外来房企还面临着总部的利润考核压力,有的定价权甚至在总部。据了解,融信在萧山拿下的6宗地块,今年年末到明年年初将陆续入市,集团的要求是必须保证每个项目都盈利,首开必须火热,不能有项目掉队。尽管拥有多宗土地的融信将在定价上有一定的话语权,但这位工作人员也直言,几宗地块地价都不低,如果要保证利润,那么房价一定不会低。

蓝孔雀板块某项目总告诉记者:“外来房企,尤其是已经上市的外来房企,整个集团本身就对利润有着严格的指标和考核,个别企业的地方公司甚至没有定价权,全部要听总部的安排。”他表示,一些大房企总部考虑到华东区乃至全国的布局和安排,极有可能要求杭州公司尽可能多地完成利润指标,会给一个较高的定价。

和购房者、竞品博奕

定价背后全是套路

对于购房者来说,不论你是本土房企还是外来大鳄,他们都希望房价能越低越好。如何在保证溢价的同时,让购房者为他们制定的房价买单?这方面,开发商有不少套路。

一个常见的套路是开盘前宣传高价,正式开盘时再以较低价格推出,人为制造客户的心理落差,让购房者觉得价格实惠了不少,从而促使他下单。这种手法在首次开盘的项目十分常见,一个新盘的价格能否被市场接受是不确定的,通过前期的宣传引导判断购房者的反应,再来确定正式开盘的价格,让购房群体觉得赚到了。

此外,行情好的时候,房企往往会选择少量多次开盘,一点点释放房源,并伴随着不断的涨价,以此来试探购房者的价格承受度,并寻找销售速度与利润的平衡点。一旦发觉销售量明显下降,他们会马上适当回调价格。

除了试探购房者的心理底线,房企们还要忙着与同行“掰手腕”。

一个板块内如果有多个竞品楼盘即将开盘,开发商的心态都会很微妙,希望竞品率先定个比较高的价位,试探一下购房群体的承价能力,如果市场能够接受,其他房企马上就会跟上,否则就会迅速调整自己的价格体系。

比如位于拱墅区的阳光城·文澜府和大家绿城·金麟府,这两个项目都位于城院周边,文澜府就一直希望金麟府能开出一个较高的价格。“之前有传言金麟府首开价格会在3.9万元/m2甚至破4万,但最终是开在了3.7万元/m2的一个价格。”文澜府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他们项目的均价定在3.5万元/m2,“如果金麟府开得更高,我们的房子无疑会更好卖。”

责任编辑:凤凰(QL0003)  作者:楼肖桑 史一方

猜你喜欢